中国现存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状元试卷,字迹工整,比印刷体还好看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所有学子们都把考取状元、得到功名作为踏上仕途的第一步。那时候有句话叫做“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为了得到这状元的名号,多少人寒窗苦读数十年,所以这状元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

而这状元可不好当,全国上万考生,最后只取一人,这竞争力可想而知。这状元的成绩不仅要好,而且对字要求也是非常的高。我们都知道河北的衡水一中很多学生的字体就像印刷体一样,今天咱们也来说一份像印刷体一样字体的试卷,这张试卷还是一位状元的遗物。

此人名叫赵秉忠,明朝万历年间人,从小就特别的聪明伶俐,勤学好问,完全不像其它的小孩子一样整天胡闹,只要有时间他就在书堆里泡着,而他也确实有真才实学,24岁的时候就考中了举人,25岁的时候参加殿试成了状元。成了状元以后,仕途的路也就开始了,从一个状元到吏部尚书,一生都在官场。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份试卷,就是让他走上仕途的这份考试卷。

整篇试卷上共有2460个文字,全部都是用标准的小楷书写的,方方正正,而且每个字基本上都在一厘米见方的空隙中,字体就像印刷的一样,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不愧是状元郎的试卷;内容也是极其详细,整篇文章针对当时明朝的形势做了详尽的分析,不仅有对选拔官吏的各种意见,还有对规则的看法。

其中,他提的建议主要有这几点:不要让街市上流传耻辱的话语、不要太过集中皇帝的权利、不要太过压抑民众;一定要做好对教育的建设,还要加强国家官员清正廉洁的品质;加强军队的建设,加强国库的储备;让所有人带头反对铺张浪费,不要搞特殊,奖罚分明,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下定论,大小官吏一视同仁……写出了当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完善的制度。

虽然说古代的科举制度确实是有弊端,但是并不是一无用处,毕竟帮国家选拔出了很多的人才,也普及了教育的范围。而这状元郎确实有真才实学,对国家的稳定也做了不少的贡献。不管怎么说,今天我们还有幸能够看到这样一份试卷,确实是荣幸之至。而这份试卷,现在也属于国家一级文物,被珍藏在山东青州博物馆,供所有人观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