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乡村•记录口述历史:广海大社会实践团队采访革命亲历者

文:杨如雪李文河图:谭晓杨

8月4日,广东海洋大学“经院红色小分队”继续深入徐闻县下洋镇墩尾村开展“寻访红色乡村,传承红色基因”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下午,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一行7人在墩尾村村长的引荐下拜访了该村的革命亲历者文如造、文如卿两位老前辈。他们都曾经历过墩尾村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支援解放海南岛期间的那段峥嵘岁月,如今已有85岁和83岁高龄。由于两位老前辈只会听说当地的方言,因此在王朝满村长的翻译下,我们如愿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村哥里妇的本性初心

“因为共产党好,共产党对民众好。那时候其实也不懂得什么叫理想信念,但都知道共产党搞革命是为了人民。”当我们问到两位老前辈为何十多岁这么小小年纪就不怕危险、不怕牺牲坚决帮助共产党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后来又支援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南海岛时,老前辈不约而同地说到这一主要原因。一个好字道出了党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也说出了当时许多老百姓,无论男女老少都心甘情愿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初心。人民政党来自人民,所作所为是为人民,对人民好就是党的宗旨和初心的体现。

常鳞凡介的伟大之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文如造老前辈回忆道:当时村里大量群众自发为解放战争时期当地的共产党武装力量和驻守在此地为解放海南岛人民解放军运送补给,提供革命所需物资。例如修路砍柴、捐赠粮草、结草为席、伐木做船等等。一定程度上减轻驻扎部队的后顾之忧,为取得战争最后胜利贡献一己之力。让我们感叹道,如果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依靠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解放海南岛战役得以取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当地人民群众倾其所有与作战部队共舟共济得来的。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文如卿老前辈对此感悟颇深。他特别回忆道,他的父亲文如章先生在革命时期不惜提供自己所开“信隆行”为掩护,作为作战部队在当地开展革命的秘密联络据点,所赚钱多用以支援革命。文如造老前辈则谈到,他在解放战争后期,也曾冒着生命危险为当地的共产党传送秘密信件。他们都是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一心为了革命,为了保家卫国。那一段时光,虽百般艰险,但如今回想起来却仍觉得那是一段峥嵘岁月。

看今朝承志砥砺行

“年轻意味着希望无限,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我们很欢迎你们常来这里实践,了解和学习革命历史,我们很喜欢跟你们交流,更希望你们能够帮助我们这里的孩子增加知识、增长见识。”老前辈在采访的尾声真诚地说道。王村长也对我们说道:很欢迎你们来挖掘和学习我们村里的革命历史文化,希望能够借助你们的知识和平台,将我们这里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将我们这里的革命历史文化传播开来。

时不我待,每次采访革命亲历者、革命后代,我们都被他们身上所散发折射出的保家卫国行动和倾其所有、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深深感动,使我们都深切感受到做好口述史、抢救历史必须要与时间赛跑,激励我们要宣传好墩尾村革命历史、传承好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助力乡村振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