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第一位总参谋长,年仅24岁,若不早逝,至少开国大将

24岁的年龄,平常人都在干啥,或许还在读研究生,或许刚刚毕业工作没多久,或许还在玩游戏谈恋爱,过着天真无邪的生活。但是他24岁,已经成为我军总参谋长,而且是我军第一位总参谋长,他就是朱云卿。

朱云卿,1907年出生于广东梅县。朱云卿虽然只是小学毕业,但是在当时已经属于高材生,思想进步的好青年,热爱革命,青年时期的朱云卿充满着一腔爱国热血。15岁那年,祖母害怕朱云卿“惹是生非”,就让他跟随叔叔下南洋,到印尼打工。朱云卿虽然人在印尼,但是心在国内,他通过报纸等读物,时刻关注着中国国内的革命动向。叔叔劝他不要闹革命,还是安安稳稳的做工,过小老百姓的日子。

1924年年底,朱云卿不顾叔叔和祖母的反对,毅然买票回到了祖国。回国后的朱云卿立刻加入了黄埔军校就读,1926年毕业。有了军事理论基础和满腔热血的革命思想,朱云卿终于可以大展身手,投入到报效祖国的大军中。1927年8月,朱云卿率军才加了南昌起义,9月份,又参加了秋收起义。随后跟着毛主席来到井冈山,参与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让朱云卿名声大噪的,非黄洋界保卫战莫属。1928年7月份,敌军集结重兵,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围剿,而位于井冈山地区的黄洋界堪称井冈山的北大门,因此能否守住黄洋界,关乎井冈山根据地的生死存亡。此时井冈山只有红军31团和32团2个团的兵力,31团团长是朱云卿,保卫黄洋界的艰巨任务就落到了朱云卿的身上。

朱云卿抽出了31团2个连的兵力,总共不到300人驻守黄洋界,其他兵力部署到其他几个重要关口。敌军总共有4个团,接近7-8千人。考虑到敌我力量悬殊过大,朱云卿战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他先后修筑了好几道工事,然后动员黄洋界的男女老少村民,全部加入队伍中,虽然不直接战斗,但是可以虚张声势,大喊冲啊,给敌军造成一定的压力。

战斗打响后,敌军很快占了优势,毕竟他们的武器、士兵人数方面都战友绝对优势。朱云卿关键时刻,运来了之前缴获的一门迫击炮,总共只有3发炮弹,大家压力可想而知。前2发炮弹全部哑弹,第三发炮弹刚好落在了敌军的临时指挥棚,敌军一个团长重伤。他们误以为红军有大炮,本来就不愿意打仗的那些白狗子(国军士兵),听到炮弹,立刻溃败。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让朱云卿名声大噪,毛主席听闻战报后,立刻赋诗一首:《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此后,朱云卿深受毛主席和朱老总的其中,成为他们的得力助手。1930年6月,朱云卿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的参谋长,毛主席任政委,朱老总是总指挥。8月,朱云卿担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1931年1月份,朱云卿成为中央革命军总参谋长,自此,我军第一任总参谋长诞生,此时的他年仅24岁。此时的林彪是第一军团第4军的军长,罗荣桓是第4军的军委书记,都属于朱云卿的下属。

然而仅仅过了5个月的时间,朱云卿因为生病住进了医院,住院期间不幸被敌人刺死,牺牲时年仅24岁。如果朱云卿不是英年早逝,他还可以参加长征、抗战,解放战争,以他的资历和战功,在1955年的授衔中,至少是开国大将军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