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刑前,窦娥为何要诅咒楚州大旱三年?关汉卿有何深意?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在这部杂剧中,窦娥被塑造成了一个善良但是又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她是一个坚守旧礼教,信守女德的人,但是他却被人陷害,被官府严刑拷打,在刑场上,她发出了对整个黑暗现实的控诉,这也是整部作品中的高潮部分。

窦娥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自己的家人当做童养媳卖了出去,她嫁过去没有几年,她的丈夫就死了,她成了一位寡妇,和自己的婆婆生活在一起,但是她的婆婆却被一个地道的无赖张驴儿诬陷,蹲进了大牢。窦娥是一个善良的女子,她自然不能坐视自己的婆婆坐牢而不管,所以她就为自己的婆婆顶罪,最后她伸冤失败,死在了法场上。

窦娥在法场上心有不甘,她才知道自己所处的社会是多么地黑暗,于是她就说出了三个带有诅咒性质的话,如果自己是清白的,那就让:鲜血洒在白练间,六月雪满阶前,楚州大旱三年。

其中,鲜血溅在白练上,六月飞起漫天雪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她可以告诉世人自己被冤枉了的一种手段

。但是,窦娥为什么还要许下让自己生活的楚州大旱三年这样“损人不利己”的诺言呢?窦娥也是贫苦老百姓出身,她难道不知道三年大旱对一个农民来说以为着什么么?

在这里窦娥许下的三年大旱的诅咒,除了和“血洒白练”,“六月飞雪”一样,都是自己的冤屈和愤怒的一种高强度的表达,可以引起官府们,甚至官府的上级的重视,让他们重新来审视自己的案子,还可以在不经意间写出自己对那个冷漠的社会的控告,也就是说,窦娥并不是只对官府不满意,而且她还对和自己同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那些冷漠无情,甚至对她落井下石的老百姓们的控诉。

关汉卿这么写就让《窦娥冤》不仅具备了戏剧的效果,还让它具备了一种“批判现实主义”的力度和广度。

最后,窦娥的父亲回来为自己的女儿洗刷了冤屈,也就是在她得以洗刷冤屈的那一天,大旱三年的楚州下起了一场倾盆大雨,正义和甘霖共同时降临人间,这样的戏剧效果也更加强烈。

关汉卿是中国历史上的元曲四大家之首,他也被人们称为“曲圣”,他的创作功力在这部《窦娥冤》中得以完全地体现了出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