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旧影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桂林生活

桂林传统居民建筑文化,乃是名城山水甲天下的基础。在桂林及其周边所辖十二个县的广阔土地上,分布着大量明清、民国时期民居,其独特的营造法式和空间组合,与桂林地区的生态环境可谓相得益彰。

从1938年到1944年底,桂林成为当时国统区唯一的抗战文化城。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民国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桂林地形大部分为丘陵,北部和东部分别为越城岭和海洋山、都庞岭山区,有很多面积较小的山间盆地。桂林市区坐落在湘桂走廊中的一个相对较大的平原里。

桂林以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为主。山多是翠绿的石山,山上的植物多是常绿植物。桂林的山多有奇异的形状。桂林主要的山景有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九马画山等。

阳光明媚的漓江会让人心情舒朗,看得透彻而又精彩,仿佛是自己游走在群山峻岭之间;烟雨缭绕的漓江则让人感觉神秘新奇,看得惊异而又沉迷,仿佛进入诗进入画进入了人间的仙境。

在于各种关于山和水的传说,有时一处景致有三至四个故事,有的故事之间大相径庭;桂林山水的文化还在于文人、诗人和游人们在观乎圣景后发出的感慨,他们将自己的遭遇寄于景中,借助景物抒发自己的义愤和感情。

桂林城区为特殊的“峰林平原”地貌,石峰群像“竹笋”一样,平地拔起、相互离立分布在平原之上,漓江河谷两岸是平原地带。

桂林的水也很丰富,“两江四湖”工程,连接漓江、桃花江、沟通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构成环城水系,整个城市被水分成若干区块。

壮族,旧称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壮族是最早栽培和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发达,稻米也自然成为壮族人民的主食。【广西桂林,1979年。摄影:马克斯夫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