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感动世界,但它背后的真实历史你知道吗?

说到在影史中能够留名千古的作品,《泰坦尼克号》必定是其中之一,且能够轻松排进前十。作为最伟大的爱情片,泰坦尼克号感动了一辈又一辈人,《我心永恒》传唱遍整个世界。那么这部基于现实海难改编的电影,他背后的真实历史事件你了解吗?

1912年4月10日,英国白星航运公司斥巨资打造的巨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它的处女航,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轮被誉为“永不沉没”,它满载着一船乘客前往纽约。船长是当时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爱德华·约翰·史密斯,白金公司所有轮船的处女航几乎都由他来完成,据说他打算在完成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后正式退休,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对这位船长的形象可谓完美还原。1912年4月14日晚11时40分,泰坦尼克号与北大西洋的一座冰山相撞,两小时四十分后,这艘“永不沉没”的巨轮尚未完成它的处女航就沉没进了冰凉的海水中。

泰坦尼克号的二副查尔斯·莱托勒在随船淹没后被救生船救起,他是所有船员中职位最高的生还者。随后他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述了泰坦尼克号海难的细节。海难发生后,莱托勒负责引导乘客登上救生艇,他严格执行“让妇女与儿童先走”的指令,不让任何一个男性乘客登上救生艇,生还后有不少舆论指责他过于苛刻,但是他的贡献依然值得肯定。

泰坦尼克号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巨轮,它的一等舱内自然载着当时世界上身份最尊贵的一群人。这其中就有那时的世界第一首富——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四世,他几乎买下了曼哈顿的所有土地。当时他刚与怀孕的妻子度完长假回国等待生产。海难发生后,他将妻子与女仆送上救生船,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一位三等舱的妇女,随后他则带着心爱的宠物狗站在轮船右舷与美国小说家杰克福翠尔一起抽烟。几天后,他的尸体被打捞船员发现,头颅已被烟囱打碎。他的遗物——一只金怀表被他的儿子佩带在身上直至去世。

而银行家古根海姆则回到房间换上了他最华丽的晚礼服,他说他要想一个绅士一样体面地死去。在他留给妻子的小纸条中,他写道:“这条船不会有任何一个女性因我抢占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会死得像一个畜生,会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世界第二巨富,美国梅西百货创始人伊西多尔·斯特劳斯先生与他的妻子也在船上尽管救生员劝解他作为67岁的老先生,他上船绝不会有人有异议,他依然坚定的拒绝道:自己绝不会在其他男人之前上船,他63岁的妻子也在登上救生艇前返回到他身边,这对老夫妻在甲板的藤椅上坐下安静等待着最后时刻的来临。纽约市布朗区为他们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再多再多海水都不能淹没的爱”,曼哈顿卡耐基音乐厅为他们举办的纪念会有6万多人出席。

玛格丽特·布朗夫人是当时有名的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与女权运动先锋人士。《泰坦尼克号》电影中,她的形象是一个胖胖的、与人为善的和蔼妇人。真实的情况与电影呈现出来的相差不大,布朗夫人在登上救生艇后,提议船员带她们回去寻找更多落水乘客,不过她的提议被否决了。回国后,布朗夫人筹建了“泰坦尼克号幸存者委员会”,记录下了自己的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海难真相。1932年布朗夫人逝世后,百老汇为她制作了一出音乐剧——《永不沉没的布朗夫人》。

泰坦尼克号的所有高级职员除了二副莱托勒得以幸存外,其他全部死在自己的岗位上。这场海难让所有人都明白了爱的伟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