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人需要技巧,骂皇帝更需要技巧,否则后果很严重

在 中国历史上,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皇权至上的情况下,忠君是古人道德观念里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行为准则,在公众场合对皇帝大不敬已经是很失礼的行 为,要是再对皇帝大喊大叫那是要被直接杀头的,所以官员堵不傻,但是偏偏又那么一批不怕死的人,敢当面骂皇帝,还有一些人表面上不说,下了班写一些戏剧, 评书段子或者打油诗之类的来骂皇帝,中国几千年来骂皇帝骂得最热火朝天的要数唐代和明代两个朝代,骂皇帝也体现着这两个朝代的特色文化。

总的来说 唐人比较轻松一些,言论的管控基本上只要不是太出格,就不会有事,白居易写的《长恨歌》都流传到皇宫里去了,皇帝还让人编排舞蹈,要知道,这写的可是皇帝 自己的祖宗啊,还没过几代呢,但是皇帝不管,只要写的好就行。一般骂皇帝都是朝廷言官的责任,平民百姓就是骂皇帝也听不见,等于没讲,唐穆宗刚登基时被一 个叫郑覃的骂了一顿,大意就是陛下刚登基就不干正事,整天玩,还喜欢吃饭跳舞。(陛下新基,当全心于政,然则,日嬉戏,宴乐无休)这不是说皇帝鬼混吗?但 是人家郑覃是言官,有这个权利开骂的,骂了才是好臣子,不骂就失职了,骂完了皇帝也得听着,还得夸奖一番,说这个郑覃是大忠臣。至于魏征之流,骂的更狠, 从国家政策一直骂到作风问题,要是有奢侈腐化行为那更是不得了,什么劳民伤财之类的转眼就来了,李世民脾气再好也受不了这个,有几次还想杀魏征,但是也没 办法,这个言官是皇帝自己设立的,为的就是起到监督作用,这是人家的工作,再恼火也得忍着。

至于唐朝的那些诗人,更是骂的没边,反正我不当官,不 吃你那碗饭,更可以放心大胆的随意开骂,像李商隐,白居易和骆宾王这些人,都是通过自己的笔杆子图个痛快,骂得过瘾。李商隐写“打油诗”《郦山有感》: “郦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唐玄宗与杨贵妃到郦山洗次澡这样的个人隐私,李商隐也敢拿来在诗文里抖一抖,批一 批,还涉及到“乱伦”这么敏感的话题,这胆子够大的,比白居易还厉害,不但骂皇帝懒政和荒政,连人家隐私也不放过。

相 对于唐朝的开放和轻松,明朝的言官们过得就比较累,虽然平时张嘴就骂,互喷的情形也很多,但还是得看实际情况,言官们骂的多,皇帝听的少,除了过过嘴瘾, 别的没用,但也有大胆的人,比如海瑞,给嘉靖皇帝写的奏折,一一罗列皇帝的各种过失,皇帝的日常生活也不对,最后说,“皇上你昏聩多疑、刚愎残忍、自私虚 荣。既是昏君,又是暴君。既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是一个好男人。普天下的臣民百姓,早就对你有意见了。希望你改掉这些坏毛病!”这篇震惊朝野的奏折把嘉靖 气的半死,一边骂一边吩咐人赶紧去把海瑞抓过来,还不忘多加一句,“赶紧去,别让他跑了,”可见皇帝发怒到什么程度了,海瑞不但骂皇帝,连满朝文武官员一 块骂“满朝皆妇人也”,一句话把所有的同僚全都得罪了,搞得消息频传,街谈巷议,举国轰动,尽人皆知,最后海瑞也没死,嘉靖也不是糊涂人,说了句“此人有 比干之心,但朕非纣也。”你想当忠臣,皇帝就是昏君了,皇帝也不傻,所以海瑞还得活着。

古代,骂皇帝是个技术活,既要达到目的,也要讲究时机,还得察言观色,看看皇帝的心情,决定自己把话说到哪一步,总的来说,唐朝基本没人管,只要不参与谋反,有实际举动,一般随便骂,明朝就活的太累,言官真不是谁都能干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