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驾崩,继位的竟是弟弟不是儿子?“金匮之盟”告诉你是否合理

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开始,一直到清朝末期,除了朝代灭亡之外,帝君驾崩之后,继位的必定是其子孙,可能是为了遵循秦始皇的“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但是在历史上确实有一个人就不一样,他逝世后,接任他皇帝之位的人并不是自己的儿孙,而是自己的亲弟弟,这在后人看来也许没什么,只不过是换个人接任罢了,但是这在当时,可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此人正是宋太祖赵匡胤,他在死前两个儿子相继离世,而自己的死因扑朔迷离,更是有“烛影斧声”的谣言在世间流传,所以这继任的弟弟赵匡义显得名不正、言不顺的,更有可能是称帝心切,将自己的亲哥哥杀害。这样一来,在朝廷中自然很多人会有异议,但是赵匡义在登基的六年后,竟然拿出了“金匮之盟”来证明,声称先帝赵匡胤与太后共同商议的结果就是他来继位,由此他的皇帝之位方才坐稳。

那么这个“金匮之盟”究竟是否真的存在?为何在赵匡义登基这么多年后才拿出来?

伴随着“金匮之盟”的出现,就会产生很多疑问,这一切就要追溯到最初的源头,赵匡胤在世时确实对其弟弟颇为照顾,甚至在自己加强了中央集权之后,手握大权又担心自己弟弟不安,对他说“等我死去了,皇位就是你的”。在其母杜太后病危卧床时,赵匡胤和赵匡义一同被召集入宫,商量皇位继承相关事项,太后劝说赵匡胤将皇位传给弟弟,国不可一日无长,国家的领导人位置上,应该是一个足够成熟的人,无论对于国家还是臣民都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通过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继位的应当就是赵匡义无疑,但是他为何在自己登基了六年后。才把这份如此重要的、能够证明自己的“金匮之盟”公布于众?

当时负责记录遗言的正是宋朝宰相赵普,此人一生忠心耿耿,随赵匡胤一同征战四方、出谋划策、鞠躬尽瘁,可以算是开国功臣之一,但是赵匡义对于他一直是非常的不看好。赵匡胤死后,赵普就开始不得重用了,还多次被自己的死对头卢多逊在朝廷上言语相对,每日郁郁寡欢不得志。终于有一日,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手中握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此物可以帮助他在仕途上继续顺当的走下去,正是见证当年皇帝继承讨论时,太后命令自己记录的内容,也就是“金匮之盟”。

于是,赵普即刻就向皇上表明自己手里有很重要的东西,进宫面见赵匡义之后,果不其然,赵普这次赌对了,他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宰相之位。很多历史记载确实有此物的存在,也就证实了赵匡义继位的合理性。但是这“金匮之约”里的内容,世人都未曾见过,所以后世有很多人相信这里面记载的内容,不仅仅是传位于赵匡义而已,想必是三传约,即赵匡义将皇位再传于其弟赵廷美,之后再传于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

可是赵匡义向世人所传递的仅仅是传位于自己的信息,这其间一定有他自己的打算,换句话说,也就是赵普和他一起篡改了先帝的意愿,暗地里达成了某些协议,在表面上看就是赵普重回宰相之位,赵匡义名正言顺的稳坐在皇帝之位。这一切对于当时的国家和百姓来说,都是很好的选择,所以即便是二人真的做了篡改之事,也无需深究了。

赵匡义之所以没有传位给赵廷美,有两个原因可以解释:其一,赵廷美是自己的弟弟,哪个皇帝不想自己的子孙荣华富贵,却去选择一个从小与自己相争的弟弟继位呢?当然也可能是赵匡义想遵循老祖宗的世袭制,不想从宋朝突然改变了继位方式,就选择让自己的儿子来继承。其二,赵廷美在赵匡义仍是皇帝之时,就多次勾结朝廷内的臣子,意图谋反,假使让这样的人做了皇帝,朝廷内的风气肯定不会正,宋朝的百姓就会很危险。

自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儿子赵恒勤奋好学,自幼就喜好读书,性格沉稳,更适合做一个大宋的皇帝,所以赵匡义即便是真的更改了之前的约定,也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考虑。

其实后世对赵匡义的评价褒贬参半,有人认为他为了坐上皇位,六亲不认,不择手段;有人认为他为大宋确实做出了足够的贡献,哪怕他皇帝之位得来不正当,他的功绩也是可以弥补的。确实如此,他在继任之后,对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一步的加强了很多措施,为宋朝平稳的进入昌盛时期打下了基础。他虽然试图继续其兄北伐的事业,但是两次北伐都出现粮草不足,战士体力透支等各种失败的因素,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也很聪明,哪怕军事方面不擅长,他选择求和的方式来保证自己子民的安全,轻松化解了宋辽的几次战争。

他本人对于书法诗词等也是非常的喜爱,于是,宋朝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更进一步,文人墨客迎来了空前的盛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宋朝诗词的大发展。此外,宋太宗不同于宋太祖的是更加注重宗教信仰的传播,他在位期间,修建了很多寺庙和佛像,供人们朝拜,变相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赵匡义之前可能都活在哥哥的身后,跟随他征战沙场,陪伴他建国立业,一边仰慕他的风光,一边暗自努力,下定决心一定要和他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在哥哥赵匡胤逝世后,自己才有了这个展示的机会,他激动的踏上皇位,哪怕遭受世人的非议,哪怕背负着弑兄的罪名,他也想要在皇帝之位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而不是永远的跟在哥哥的身后,看着他保护自己的臣民,他也要站在最前面,替自己的国家发声,成为子民敬仰的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