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亲为王朝续命50多年,他凭一件大功就不逊于父亲

在清朝晚期,有一对父子非常引人注目,他们就是曾国藩和曾纪泽。如果单论名气,曾国藩是远远大于儿子曾纪泽的,但是如果论到对于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曾纪泽的贡献不比父亲小。所不同的是,曾国藩的成就是在沙场之上浴血奋战取得的,而曾纪泽则是在清政府腐败无能时,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勇气争取的。

曾国藩靠个人的魅力和才干,组建了一支脱离清政府编制战斗力惊人的湘军。他们不用朝廷军饷,就完成绿营、八旗军无法完成的任务,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也将岌岌可危的清王朝又延续了五十多年。

为此,曾国藩被清廷封为一等毅勇侯,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作为曾国藩本人来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本没有错,他也因此获得了无尽的赞誉。但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还是很多人认为,曾国藩挽救的,不过是已经腐朽透顶的清政府,对于历史的进程并没有多大的积极作用。

这个观点对不对暂且不说,他的儿子曾纪泽却没有这么多争议。相反,曾纪泽几乎凭借一己之力,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也尽可能地保全了国家的利益,从而赢得后世一致赞誉。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同治十年时,沙俄趁中国西北发生了内乱的时候,悍然出兵占领了伊犁地区。幸好,左宗棠不辱使命,收复了新疆,而沙俄仅仅占有伊犁一个空城。沙俄宣称自己只是代为管理,可以归还伊犁,只需派代表来协商。于是,清政府派大臣崇厚前去交涉。谁料崇厚误以为慈禧只要收回伊犁城就可以了,其他的随便沙俄如何开价。因此,急于回国的崇厚竟然只收回伊犁城,而周边一大片地区都让给了沙俄。

这个条约就叫做《里瓦几亚条约》,消息传回国内,举国哗然。连慈禧都忍无可忍,差点将崇厚处死。但是按照当时的规定,崇厚是一等钦差,他的签字是有法律效应的。幸运的是,当时的朝廷最终决定让曾纪泽作为大使,前去重新谈判,推翻前约。

沙俄对清朝的领土早就虎视眈眈,吃到碗里的肉又怎么会甘心吐出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清廷只有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割让一片又一片领土,后来李鸿章签字都签麻木了。可以想象,曾纪泽此去,可谓是困难重重。

曾纪泽展现出天才外交家的才华,他没有直接去沙俄,而是对于国内国际形势做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判断。两年多的旅欧生涯,让他对国际政治更为清醒,他料定,俄罗斯国内危机重重,并不一定敢于陷入全面战争。另外一方面,他认为英法等国不愿意沙俄获利太多,可以作为自己的借力。

在沙俄的势力范围内,他备受冷遇、嘲讽、威胁,甚至遭到了对方的恐吓,但是曾纪泽牢记自己的使命,死死守住底线,不屈不饶地作斗争。虽然清政府的国力和慈禧的见识水平注定这是一场输多还是输少的谈判,曾纪泽还是尽全力挽回了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个协议就是《中俄伊犁条约》,虽然它也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但在国家衰弱的年代,这个条约被认为是最大程度上挽回了中国的利益,而获得当时以至于后世的盛赞。

条约刚刚签订,英国驻俄国公使德佛椤马上向国内发出电报,他惊呼这是奇迹,曾纪泽居然让沙俄将吃进去的领土又吐了出来。法国籍外交官日意格也赞叹自己没有看错,曾纪泽就是最为优秀的外交官。

在国内,左宗棠对于条约表示满意,他称“伊犁全还,界务无损”,甚至连一向息事宁人的李鸿章也夸赞道:

该侍郎受任于危难之际,力为其难,竟能废已定之成约,折无厌之要求,易危为平,卒归于好。

也许,曾国藩的功业更耀眼,也更看得见摸得着,然而相形之下,曾纪泽的外交谈判,留给子孙后代的东西更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