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生前“一字千金”,临死“毒酒一杯”,死后株连宾客数千人

从商人做到帝国丞相,中国历史上唯有吕不韦一人。纵观吕不韦的一生,从投资"奇货可居"的庄襄王,到"一字千金"的《吕氏春秋》,吕不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然而,传奇人物的结局并不见得美好,吕不韦就是其中"幸运但又不幸运"的那一个,死后还可以在其封地洛阳留下一个大冢任后人凭吊,也算是有"葬身之地"了。

有人说,吕不韦因为是秦始皇的儿子,所以在举兵叛乱之后被轻轻放过,只不过由于吕不韦老了之后不愿意迁往四川,所以喝了毒酒自尽身亡。且不论吕不韦与秦始皇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千古之谜,即便是父子,在最高权力面前也可能斗得你死我活,何况这种"假父"与"假子"之间的关系呢?

从目前来看,吕不韦之死最大的可能性在于:秦始皇时期,"老秦人"与六国迁徙的秦人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吕不韦不过是其中的牺牲品而已。

自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不得志的东方六国人的一片乐土,卫国人吕不韦、魏国安邑人张仪、韩国上蔡人李斯、魏国大梁人尉缭、齐人茅焦……纷纷进入秦国,为其出谋划策,在秦国朝堂上鼓动风云。

而由于秦国实行的"军功爵制",秦人在军事上强的一塌糊涂,涌现出王翦王氏、蒙骜蒙氏等军功世家,以及杀神白起等这样的杰出军事人才,但在法令制度、礼仪规划等方面与山东六国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

同时,在功劳与封地挂钩的情况下,关中之地逐渐也被封给山东六国的有功之臣,如吕不韦的封地在陕西蓝田,这就更加引发了秦人的不满。到了秦王嬴政时期,这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并且,令老秦人更加难以容忍的是山东六国的那种"养士"之风,吕不韦鼎盛时期有门客上万人,这些都严重威胁到嬴政的统治地位。

因而,在平定嫪毐之乱后,吕不韦先是被抹掉了相国的职位,被赶到了食邑洛阳。即便如此,聚集在吕不韦身边的宾客仍然有数千人,各国诸侯使者前来拜访者络绎不绝。对此,秦王嬴政的做法是把吕不韦迁往蜀地居住,进一步削弱其政治影响力。在此情况下,吕不韦最终选择了服毒酒自尽,被宾客们葬在了洛阳偃师的首阳山。

不过,吕不韦身死后,秦王嬴政和老秦人对山东六国人仍然不太放心。利用吕不韦身死的机会,对其宾客进行大规模的打压,不管是否参与埋葬的宾客,"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迁,勿夺爵。"即,晋人(实际上是山东六国人)被逐出秦国,秦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责罚。

总之,吕不韦死后不仅留下了一座超出规格的大冢,还让数千人遭受到了一场政治迫害运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