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原南汇区的这些个老地名的由来

南汇成陆于唐代前后,《旧唐书》记载,由“扬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钱塘江水在此交汇”而成陆,因该地曲突入海,形状如嘴,故称“南汇嘴”,曾称“海曲”、“南沙”。2009年8月9日零时,原南汇区划归浦东新区。根据《上海市政区类地名保护名录》,“南汇”属于“第一保护等级”的地名。按照《保护名录》的规定,还在使用的地名不得随意撤销或更名,对属于第一保护等级的地名,尤其要加强保护。2012年11月中旬,原临港新城更名为南汇新城,也让“南汇”这个古老的名字永远的保留了下来。

合并前的南汇区下辖惠南、康桥、周浦、航头、新场、宣桥、六灶、祝桥、大团、老港、书院、万祥镇、泥城、芦潮港、申港街道14个镇和街道,下面就带你看看南汇的这些老地名是怎么来的。

周浦

(Zhoupu)

周浦(Zhoupu) 曾名杜浦,旧有澧溪、七家村、曹家弄、储里、华谷里等名。在原县境西北部,沪南路、周周公路、川周公路交会处。周浦镇人民政府驻地。北宋已有河流周浦,当因浦得名。一说以四周多浦(河),故名。

南宋时设杜浦巡检司,明代称周浦镇。清代为粮、棉集散地之一,有“小上海”之称。聚落呈矩形。面积1.9平方公里。人口2.8万。东西向东大街为闹市。有食品、机械、玻璃、塑料制品、防水涂料、油墨、绣衣等厂。周浦塘、咸塘港、六灶港在此交汇。有烈士墓、巽龙庵、立雪亭、御敌楼等景点。

吴桥

(Wuqiao)

吴桥(Wuqiao) 位于原县境西部周浦镇。因盐船港西口有崇福桥,俗称吴家行桥,村以桥名,简称吴桥。聚落呈南北向矩形。人口200余。村办工厂6家。建有浦东鸡原种场。沪南路、盐船港经过。

沈庄

(Shenzhuang)

沈庄(Shenzhuang) 位于原县境西部周浦镇。相传元末沈万三曾在此置田庄,故名。聚落呈南北向矩形。面积约10公顷。人口1000余。镇、村办工厂8家,商店数家,沪南路、沈杜公路经过。沈庄塘上有清初建的石拱桥环龙桥。

航头

(Hangtou)

航头(Hangtou) 在原县境西南部,沪南路、航南公路交会处。航头镇人民政府驻地。明代建代盐仓,其时南面闸港和东侧的咸塘港舟楫群集,为重要的航运码头,故名行头或航头。聚落呈矩形。面积约60公顷。人口1800。有市、县、镇办工厂30多家,商店30多家。1993年建成航头商城,为南汇地区大型市场。咸塘港经镇东。

下沙

(Xiasha)

下沙(Xiasha) 在原县境西南部,咸塘港、盐铁塘交汇处,沪南路东侧。面积60公顷。人口2000。相传昔多鹤,名鹤沙。“鹤”“下”乡音同,称今名。南宋置两渐都转运盐使司松江分司,元代已具集镇规模。聚落呈条状。东西向主街为闹市。有木螺钉、电子元件、服装、砖瓦、压力机、空气锤等工厂。附近有水产养殖场。

新场

(Xinchang)

新场(Xinchang) 在原县境西南部,沪南路、新奉公路、申江南路交会处。新场镇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2公顷。人口1万。相传昔滨海沙滩曾见岩石露头,状如笋,初名石笋里。元代下砂盐场迁此,因称今名。明弘治年间商业繁盛。聚落呈矩形。

新场港穿过,附近港汊多马鞍形桥梁和石牌坊,富有水乡风貌。朝阳路为闹市。有针织、漂染、服装、水泥、电工机械等厂。

坦直

(Tanzhi)

坦直(Tanzhi) 在原县境中部,立新港、北四灶港交汇处。原名富丰庄,相传明初饶州知府陆文旺居此,建一座大石桥,桥塌毁后,里人称此地为塌石桥。清嘉庆年间以谐音取名为坦直桥,村以桥名。聚落呈矩形。面积约36公顷。人口2300。镇、村办工厂30家,商店近30家。坦直支路西接原新坦瓦公路。(现申江南路)

宣桥

(Xuanqiao)

宣桥(Xuanqiao) 在原县境南部,大治河、南宣公路交会处。宣桥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名宣家桥,相传清中叶有宣姓宜兴人于四灶港上建木桥,名宣家桥,村以桥名。聚落呈正方形分布,面积17公顷,人口1500。有镇、村办工厂12家,商店近30家。

三灶

(Sanzao)

三灶(Sanzao) 在原县境中部,三六灶港中段西侧。原名周家庙,以周姓在此建庙而得名。后因地处第三灶,改称今名。聚落呈矩形。面积约61公顷,人口1500。镇、村办工厂4家,商店近20家。南六公路经过。

六灶

(Liuzao)

六灶(Liuzao) 在原县境北部,周祝公路、南六公路交会处。六灶镇人民政府驻地。因旧盐灶名得名。聚落呈正方形。面积约41公顷。人口2500。有镇、村办工厂23家,商店近50家。

陈桥

(Chenqiao)

陈桥(Chenqiao) 位于原县境六灶镇。因八灶港上陈家桥得名,简名陈桥。约晚清形成市集,曾是川沙、南汇两县间的交通要道之一,商市颇盛。自川南奉公路筑成后商肆南移六灶,遂衰落。聚落呈东西向矩形,人口700。

瓦屑

(Waxie)

瓦屑(Waxie) 在原县境北部,六灶港、横沔港交汇处。旧名瓦屑墩,因明嘉靖年间村落遭倭寇焚毁,砖瓦屑成墩,故名。面积78公顷。人口1500。南北向新街为闹市,有商店30多家。县、镇、村办工厂25家,多集中在镇北。附近的瓦屑牧场,为浦东鸡、浦东白猪等良种的繁殖基地。周祝公路经镇南。

红桥

(Hongqiao)

红桥(Hongqiao) 位于原县境北部。因红桥得名。聚落沿六灶港东西分布。面积约15公顷。人口800。村办工厂3家,商店数家。周祝公路经过。

横沔

(Hengmianxinzhen)

横沔新镇(Hengmianxinzhen) 在原县境西北部,横沔港、盐船港交汇处,川周公路中段。原名汤巷村,1981年为乡驻地后形成集镇,因西侧原有横沔镇(今横沔老镇),故名横沔新镇。今一般称为横沔。聚落呈带状。面积约32公顷。人口2000。镇、村办工厂近10家,商店8家。

惠南

(Huinan)

惠南(Huinan) 在原县境中部偏东,川南奉公路、沪南路、南港公路交会处。县人民政府及惠南镇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3.2万。明洪武十九年(1336年)于此设南汇嘴千户所,并筑城御倭。民国23年(1934年)因惠南书院、惠南桥,并寓意“有惠于南汇”,称今名。聚落呈正方形,东、西、南、北等四条大街和人民路为主要街道,东大街为闹市。有缝纫机、毛巾、织袜、乳制品、柴油机等厂。惠新港和浦东运河交汇于东南摇荡湾。有千年银杏树、福泉寺、古钟、古城残垣。

听潮新村

(Tingchao Xincun)

听潮新村(Tingchao Xincun) 位于惠南镇。因处于旧城西门“听潮门”而得名。1986年始建。规划占地30公顷。已建成一、二村,有楼房58幢、小住宅90幢。人口3600。

荡湾新村

(Dangwan Xincun)

荡湾新村(Dangwan Xincun) 位于惠南镇。因地处摇荡湾,故名。1983~1987年建。占地13.4公顷。有楼房79幢。人口8000。村内有学校、商店、影剧院。浦东运河、惠新港于此交汇。

黄路

(Huanglu)

黄路(Huanglu) 在原县境中部,川南奉公路、黄路港交会处。相传清光绪年间黄姓于此垦殖,人称黄家路,因名。简称黄路。民国35年(1946年)为黄路乡驻地后形成集镇。聚落略呈矩形。面积约22公顷。人口2500。镇东楼房毗接,多商店,为商业闹市。有镇、村办工厂18家。

邬店

(Wudian)

邬店(Wudian) 位于原县境中部。因昔有邬姓于此开店而得名。20世纪70年代末开挖大治河后逐渐形成市集。聚落傍川南奉公路呈矩形分布。面积约15公顷。人口600余。集市贸易活跃,多鱼鲜、水果交易。有商店及村办工厂数家。邬家路港流经村北。

小二灶

(Xiao'erzao)

小二灶(Xiao'erzao) 位于惠南镇。因地处原二灶地,故名。约于20世纪初期形成市集。聚落沿川南奉公路东侧分布。面积约10公顷。人口1000余。小店10多家。村办工厂数家。

祝桥

(Zhuqiao)

祝桥(Zhuqiao) 在原县境东北部,浦东运河、六灶港交汇处。祝桥镇人民政府驻地。明嘉靖年间为御倭寇,沿里护塘挖御寇河,河上建有竹桥一座,形成村落后以桥名的谐音为名,又称祝家桥。向是川沙、南汇交界处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聚落呈东西向矩形。面积31公顷。人口3000。有县、镇办工厂33家,商店40多家。川南奉公路和周祝公路经此。

潘家泓

Panjiahong

潘家泓(Panjiahong) 位于原县境东北部祝桥镇。因傍水道潘家泓而得名。原为出海渔民聚地,约于清末形成市集,鱼市颇盛。1949年水灾中,街市被毁,沦为村落。人口300。

盐仓

(Yancang)

盐仓(Yancang) 在原县境东北部,川南奉公路、大沙路港交会处。原名四团仓,因地处下砂盐场储盐场所四团仓,因名。民国23年(1934年)改称今名。聚落呈南北向矩形。面积约40公顷。人口2600。有镇、村办工厂20余家,商店20多家。浦东运河流经。

东海

(Donghai)

东海(Donghai) 在原县境东北部,盐朝公路东段,东近白龙港。原为村落,1962年为东海人民公社驻地后,逐渐形成集镇,地随公社名。聚落呈矩形。面积约30公顷。人口1500。有镇、村办工厂20多家,商店40多家。

义泓

(Yihong)

义泓(Yihong) 原名二灶泓镇,因傍二灶泓港而得名。19世纪末,彭公塘建成后形成村落,民国初年成集市,抗日战争前夕,鱼市、瓜市颇盛,民国26年(1937年)底商市被日军炮火焚毁,沦为村落。1949年后为别于惠南乡二灶镇,以乡音“义”“二”同音而称义泓。

老港

(Laogang)

老港(Laogang) 位于原县境东部老港镇。因傍老港河而得名。20世纪初期形成市集,抗日战争初期遭日军洗劫而衰落,1950年设为老港区驻地后恢复。1960年老港乡驻所移至中港,商市又衰。面积约17公顷。人口1000余。镇、村办工厂8家,商店10多家。白龙港、老芦公路经此。

中港

(Zhonggang)

中港(Zhonggang) 在原县境东部,白龙港、中港河交汇处。因傍训港河而得名。1960年为老港公社驻地后形成集镇。聚落呈矩形。面积约41公顷。人口1300。镇、村办工厂9家。老芦公路、南港公路交会于东北。

新港

(Xingang)

新港(Xingang) 在原县境东南部,老芦公路、新开港交会处。原名小洼港镇,因滨小洼港而得名。又因小洼港又名新开港,1957年设新港乡为驻地,遂称今名。聚落呈矩形。面积约20公顷。人口1000余。镇、村办工厂20多家,商店20多家。

滨海

(Binhai)

滨海(Binhai) 在原县境东南部,大治河入东海处。滨海乡人民政府驻地。1978年南汇县辟沿海滩地建副食品基地后渐成市集。1982年底建滨海乡,地随乡名。面积约10公顷。人口1500。工厂10余家,商店10多家。南滨公路经此。

大团

(Datuan)

大团(Datuan) 在原县境南部,浦东运河、团芦港、二灶港交汇处。大团镇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0公顷。人口8100。元初在此设头场盐使署。明隆庆二年(1568年)下砂盐场自南而北划分为9个盐区,以团为通名,此地在最南端,名头团、一团,后以“头”、“一”与“大”同义,遂称大团。聚落四周环河,呈矩形。蟠龙街、中大街为闹市。有保暖桶、五金、纺织、服装、木器等厂。景点有王家花园、适庐、古银杏树。大泥公路经此。

三墩

(Sandun)

三墩(Sandun) 在原县境南部,浦东运河、三三公路交会处。明代为御倭,沿里护塘筑烟火墩,自南而北,此地依序为第三墩,因名。面积约64公顷。人口2000。镇、村办工厂10家,商店近30家。

海潮

(Haichao)

海潮(Haichao) 位于原县境南部大团镇。因昔建有海潮寺得名。聚落呈东西向矩形。面积约34公顷。人口800余。镇、村办工厂8家。川南奉公路、大芦公路经过。

沙庙

(Shamiao)

沙庙(Shamiao) 位于原县境南部大团镇。因昔建有沙涂庙得名。又以地处大团镇之东,又名团东。面积约20公顷。人口500。小店近10家,村办工厂3家。川南奉公路、大泥公路交会于村西南。

万祥

(Wanxiang)

万祥(Wanxiang) 在原县境东南部,马万港、三三公路交会处。万祥镇人民政府驻地。约于清末形成村落,因原有万祥裕南货店而得名。1959年为万祥人民公社驻地后形成集镇。聚落呈正方形。面积约23公顷。人口1000余。镇、村办工厂10家,商店20多家。

彭镇

(Pengzhen)

彭镇(Pengzhen) 在原县境东南部,马五公路、彭平公路交会处。原名蟛蜞镇,清末渔民集资于此建蟛蜞庙(已圮),因以得名。民国16年(1927年)建乡,以谐音定名彭镇乡,后地随乡名。聚落呈东西向矩形。面积55公顷。人口1500。镇办工厂10多家,商店20余家。玉雕工艺品著名。马泐港、泐马河经此。

马厂

(Machang)

马厂(Machang) 位于原县境东南部。昔建有粮仓,俗呼“松江厂”,该粮仓沿河修筑,河名“马泽沟”合称马厂。民国16年(1927年)为马厂乡驻地。聚落沿团芦港、马万港交汇处呈矩形分布。面积约30公顷。人口400余。村办工厂4家,小店近10家。大泥公路经村西南。

书院

(Shuyuan)

书院(Shuyuan) 在原县境东南部,老芦公路、石皮泐港交会处。书院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名石皮泐,因沿石皮泐港而得名。因大部分土地原属惠南书院田产,民国16年(1927年)为书院乡驻地,遂称今名。聚落呈正方形。面积约30公顷。人口1500。镇、村办工厂3家,商店20多家。

泥城

(Nicheng)

泥城(Nicheng) 在原县境东南部,团芦港、黄沙港交会处。泥城镇人民政府驻地。清道光、咸丰年间,今江苏省启东、海门一带的贫民相继来此筑土堤进行围垦,堤状如城,形成村落后,因名泥城。聚落呈矩形。面积约40公顷。人口1500余。有县、镇、村办工厂近20家,商店20多家。民国19年(1930年)在此爆发农民起义,史称“泥城暴动”,现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大泥公路穿镇过。

横港

(henggang)

横港(henggang) 位于原县境东南部泥城镇。清中叶钦公塘筑成后形成村落,因村傍横港河而得名。20世纪初形成集市。聚落呈南北向矩形。面积约15公顷。人口600余。村办工厂3家,小店数家。老芦公路、五尺沟、人民港经此。

芦潮港

(Luchaogang)

芦潮港(Luchaogang) 在原县境东南部,杭州湾畔,随塘河、团芦港交汇处。原芦潮港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名汇角,1949年后为纪念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黄汇茂,改名汇茂。1989年以流经的芦潮港改今名。人口700。有商店、工厂。为上海市发展渔业、海运业、旅游业的建设基地,已建成一座伸向东海的500吨级客运码头,冷藏、腌制设备完善。景点有撑船观海、渔港日出、汇角战斗纪念碑。老芦公路经此。

果园

(Guoyuan)

果园(Guoyuan) 在原县境东南部芦潮港镇。原名糖厂,因1958年曾设糖厂于此,故名。1966年为果园人民公社驻地后,渐称今名。聚落略呈正方形。面积约90公顷。人口1000余。镇、村办工厂9家,商店10多家。有水果贸易市场,以水蜜桃、上海蜜梨为交易大宗。大芦、大泥、老芦等公路交会于此。

信息来源:浦东头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