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火绳枪缘起,究竟是中国传过去的,还是学自葡萄牙呢?

“铁炮”(てっぽう)一般指15世纪出现于欧洲、并伴随着对外殖民和航海活动传到日本的火绳枪。但在日本的历史文献中,“铁炮”一词最早出现于13世纪,指最初由中国带来的火器。

日本人对火药武器的首次接触来自元世祖忽必烈的对日战争。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火器通过中日贸易传入日本,并开始逐渐投入实战。“应仁之乱”时期,日本的碧山和尚在《碧山日录》中记载:日本应仁二年(1468年)十一月六日的记事称,应仁之乱中,细川胜元东军的赞岐守备之兵营,为城下之固,筑起城墙、城楼、武器库、飞炮、火枪(等)战攻之具所制悉备焉。洞富雄据此记载分析,认为此中的火枪当与明永乐年间(1403-1424)明军所使用的火铳相类似,是日本人使用火铳的最早记载,是中国明朝手铳直接或间接传入的证据。至16世纪初,也出现了中国火枪制造技术传入日本的记载。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时期中国火器已经传入日本并在实战中开始运用,但在日本,小型携带火器作为步兵武器发挥威力并在战争中展示其真正价值,应是从欧洲火绳枪传入种子岛、即1543年的“铁炮传来”开始的。

日本天文十二年(1543年)8月25日,一艘葡萄牙商船被台风吹到了九州萨摩以南的种子岛,给日本火器发展带来划时代变化的“铁炮传来”的故事也由此展开。当时种子岛家第十四代当主种子岛时尧(たねがしまときたか)目睹了铁炮的发射情况,惊叹为稀世之珍,不惜以高价购得二挺,这是日本历史上最早获得的两挺铁炮。随后时尧一面下令家臣篠川小四郎向葡萄牙商人学习火药的捣筛和配制之法,一面召集数名工匠,采砂铁精练锻铸,试图根据原品进行仿制。但是,虽然工匠们非常细心地分解仿制了每一个部件,造出的铁炮样子也与原件毫无二致,却始终无法试射成功。

直至第二年,又有葡萄牙商船光临种子岛,锻冶工匠八板金兵卫(やいたきんべえ)向船上的葡萄牙工匠悉心求教铁炮制造术,终于在天文十四年(1545年)仿造出了日本“国产第一号铁炮”,他首制的日本第一挺铁炮至今仍作为传家之宝珍藏在种子岛家族中。同时铁炮的批量制造也迅速开始,据日本“国友之里”资料馆的资料记载,种子岛的工坊在一年多时间内就制造了数十挺之多。

正处于战国乱世、大名混战中的日本,对任何能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新式武器都具有绝对敏锐的嗅觉,“铁炮传入”的消息不胫而走,在种子岛方面尚未完全掌握铁炮制造技术之前,得到消息的各地人士便已蜂拥而至了。

与种子岛航路交通便利的纪伊国捷足先登,纪伊国小仓庄领主津田算长(つだかずなが,《铁炮记》中记为杉坊某)首先造访种子岛,凭借多年商贸往来的交情,获赠了二挺铁炮中的一挺,并学习了制造火药和使用铁炮的技术。津田算长回到纪州后,立即请纪州西坂本的工匠芝辻清右卫门(しばつじせいえもん)进行复制。得益于纪州高超的炼铁术,天文十四年(1545年)纪州第一挺铁炮诞生。

随后,和泉国堺町商人橘屋又三郎(たちばなや またさぶろう)来到种子岛,他举重金拜八板金兵卫为师学习铁炮制造,并在学成后把这项技术带回了堺,进而铁炮制造技术扩散至近畿地区,橘屋又三郎也得名“铁炮又”。不久后,芝辻清右卫门也带着其独特制法从根来移居堺市,与橘相并开始了铁炮之制造,堺市铁炮也以此二人为中心有了迅速发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