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真的残暴吗?为什么他会成为暴君的代表?

说起暴君,首先想到的是夏桀、商纣、秦始皇,前面两位不提,祖龙文治武功都不差,为啥会成为暴君的代表,他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残酷吗?雨丝觉得有待商榷。

王翦、王贲、王离,蒙骜、蒙武、蒙恬和蒙毅,李斯相信很多人都熟悉,其中王翦(祖),王贲(父),王离和蒙骜(祖),蒙武(父),蒙恬、蒙毅都是祖孙三代,李斯(秦朝)和赢政的关系好到李斯的儿子取的都是赢氏公主,女儿嫁的都秦的公子,并且这种关系维持到秦始皇死,近三十年几乎没有变化。

在为秦始皇立过功的文臣武将,除了官至仲父的吕不韦和造反的昌平君,他没有杀过一人,吕不韦是因为他抓住权力不放,而秦始皇又必须得要回属于自己的权力,两人的矛盾不可调和,不得不杀。昌平君则是被项燕立为燕王,被王剪和蒙武打败,兵败而亡。这两人不管在哪个朝代都必死无疑,唯一的例外就是汉宣帝时的霍光。

王翦(资料图)

祖孙三代都服务于一个皇帝,并且受到重用,还不为皇帝所猜忌,因此被罢或者被杀,古往今来的怕找不出几人,贤明如唐太宗,汉光武帝底下好像也没有。祖龙和李斯君臣和睦相处近三十年,李斯自秦帝国建立到始皇死,位极人臣十一年,备受荣宠而不受忌,这样的君臣关系应该也不多。

能够善待自己的功人功狗,而且功臣们都能够善终中国几千年来的皇帝除了赵匡胤好像找不出第三人,光武帝虽然表面上仁义,但其实死在他手里的功臣并不少。这样的君主,要说残酷真的难以令人信服。那为什么今人和古人一谈到赢政,大都会认为他是暴君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秦始皇统一七国,得罪了其它六国的贵族

古代人读书识字的不多,一方面因为没有需求,一个长年在家种田,活动范围不过周围十里的人,读书有啥用;另一方面古代的人很穷,读不起书。只有贵族能够读书,秦始皇统一六国,原本属于六国的王室和贵族因此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奢侈生活,既得利益受损,这些人肯定恨秦始皇,所以到处说秦始皇的坏话,写秦始皇的不是,这完全符合逻辑。

二、焚书坑儒带来的恶果

焚书坑儒(资料图)

六国被平,六国的贵族和他们养的士,为了各自的利益,到处反秦,写书说秦王朝的坏话,为了维护王朝的统一,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议下焚掉了大部的书,禁止民间收藏除医书等实用书籍以外的其它书,并杀死了四五百名明知故犯的人(这些人并非都是现在意义上的儒生,只能说是读书人,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儒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李斯本人就不是儒生)。

很多人以此来证明秦始皇是暴君,其实皇帝因某件事杀死四五名犯禁之人,真的不算什么,古往今来做这种事的皇帝没有几百也有几十,包括很多被史学家认为是明君的皇帝,像唐太宗杀大哥三弟及其家人也有这个数,元朝的忽必烈,明朝的朱元璋和朱棣,清朝的康熙、雍正,哪一个不是双手沾满鲜血。

胡亥(剧照)

焚书坑儒把天下的读书人都得罪光了,而后世的书都是读书人写的,这些读书人能把祖龙写好才怪。

三、秦朝的时间太短,没人帮他辩解

秦法残酷,始皇不想变更,秦二世又是个无能之人,更不会去变,再加了六国贵族从中使坏,秦国迅速就败亡了,二世而亡,持续时间不到二十年。

秦帝国迅速被灭,秦朝还来不及记录始皇的丰功佳绩,来不及为始皇做的那些事辩解。西汉高祖刘邦反秦而起,不可能把始皇说得多么仁义,否则他立国就没有合理性。

一方为了自己的利益把事情往坏里写,一方又没有后人为自己辨解,就跟两人打官司一样,只许原告说话,被告不能辩白,无罪都会判成有罪,轻罪也就成了重罪。经过无数读书人的春秋笔法,秦始皇成为暴君的代表也就不为过了。

蒙恬(剧照)

祖龙的功绩实打实的存在,没有人敢反驳,他的暴政应该也存在,战时的秦法本来就有其特殊性,为了战争的胜利,很多规则残酷,不适合和平时期,但是以此来说秦始皇是暴君甚至暴君的代表是否有点过,而且这些法大部分不是他立的,他做的那些事很多帝王也做过。公说公有理,祖龙的暴君之名也许只有等更多的史料被发现才能被推翻,当然也有可能永远翻不了。(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为史路雨丝原创,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