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宋体字,不是宋代产生的字体,而且它根本不是书写体!

这样一个古老的谣言,没想到居然还有人在相信。

那我就在这里再辟一次谣。

1、宋体字,不是宋代产生的字体,而是明代才产生。

2、宋体字,不是一种书写字体,而是一种印刷字体。

宋体字大家见得多了,可都是在电脑屏幕上,以及印刷好的书本上。你们谁见过哪位书法家在作品中写过宋体?

宋体字的特征很明显: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有棱角,字形方正,笔画硬挺。.

你们看这种字体,是毛笔能写出来的吗?别说毛笔了,就是今天的硬笔,能写出这种字体来吗?

很显然,这么平直硬挺的笔画,只有一种方法可弄出来,——那就是刻刀。

是的,所谓宋体字,就是古代的印刷工人,在雕刻雕版时,用刻刀在木板时刻画出的字体。正因为是用刀刻出来的,所以一笔一画都极其硬挺,横竖绝对平直,能走直线的时候就绝对不要弧度,所以起笔落笔才都有棱角。——总而言之,宋体字的一切特征,都和“刻刀”这个工具分不开。

正因为宋体字是古代刻工的工作字体,所以才不讲究什么风骨气度,所以宋体字看上去是呆板生硬的,因为它追求的是效率和标准,而不是艺术。

宋体字既然产生在明朝,为什么要叫“宋体”呢?那是因为宋代是中国印刷术刚成熟的时代,宋代的印刷工人在刻板的时候,还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字体,还是采用手写体。既然是采用手写体,那么当然是要用各大名家的字帖了。因此,宋版书籍大多采用颜体、欧体、柳体等名家字体,——这也就是宋版书籍非常美观漂亮的原因之一了。

到了明代,由于宋版书籍的美观,因此在印刷时,往往有意识的去模仿宋版,但使用名家字体必然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于是明代刻工一方面追求效率,创作出了最适合印刷的字体,另一方面却又把这种新字体称之为“宋体”。——其实它和真正的宋版书所用的字体完全不同。

这是宋、明两朝分别刻印的《孟浩然诗集》,左边为明版,右边为宋版,两者区别一目了然。宋版字体使用的是欧体,明版用的是宋体。

当然,和秦桧就更加没有半点关系了。

谣言来源:

这则谣言起源于何时,有的同学说是四五年前,有的同学说零零年代,有的同学说九十年代。其实都不是,这个说法大概是源自于一本叫做《第二幅人体画》的小说,出版于1988年,作者本身也是位书法家。

原文:画家精妙的图画并不一定反映画家的品质和良心。毛延寿有神来之笔,秦桧也写得一手漂亮的宋体字。而他们高超的技艺与他们的为人却恰恰相反。

本身“秦桧写得一手漂亮的字”还不算离谱,但说“宋体字”就坏了。可能是作者误以为宋体字源自宋朝,宋人都写宋体,所以才说出“秦桧写得一手好宋体”这种话。这自然是作者的无心之失,然而这本小说的销量并不低。

我估计是读者中有人据此大悟:“原来宋体字是秦桧发明的!”因此有我们今天看到的结果。事情酝酿了两三年,终于,在1991年,一本唤作《万事由来集成》的少儿百科书横空出世,一本正经地编纂了“宋体字”的秘密——宋体字为秦桧发明括弧确切来讲是代表者括弧完,本叫做秦体字,因人们厌恶秦桧的为人,所以改叫宋体字。

当然,在这个词条中,秦桧也成了状元。足以见得,这则谣言在二十五年前就已成型,影响了一代人。

当时这一类的图书在渴望知识的青少年中非常风靡,能达到手不释卷的程度。我的启蒙,就是一本叫做《青年知识手册》的书。(注:《青年知识手册》中并没有秦桧发明宋体字的说法,我只是拿它来举例说明图书风靡的情况)

往后的杂志和很多文章作者,也就采信了《万事由来》里的说法,把“秦桧发明宋体字”当作“人品和才品无关”的论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