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时代产物,顶戴花翎,滑稽古怪?

独特的时代产物,顶戴花翎,滑稽古怪?

清朝的官帽分两种,一种是夏天戴的凉帽,圆锥型,呈斗笠状,俗称喇叭式,材料多为藤、篾席制成;一种是冬天戴的暖帽,元宝型,蒸笼状,宛如骚鼠,材料为缎布及动物皮毛。

这两种帽,无论哪一种,戴在头上都让人看上去觉得不伦不类,显得滑稽古怪。

尽管清朝对服饰的要求和考究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繁琐、最丰富,但从审美的角度上说,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为了加强这官帽的美感,清朝统治者使这两种帽子都在顶珠下面吊上一根由白玉或翡翠制作成的空心翎管。这根空心翎管就是用来安插我们所谓顶戴花翎的。

翎枝又分花翎、蓝翎两种。顶珠加花翎,就称"顶戴花翎"。

花翎为孔雀羽所做,分一眼,二眼,三眼。这"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花纹,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官员所戴花翎上翎眼的多寡标志着官员的等级高低,其中三眼等级最高。

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员中的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而外臣无赐花翎者。

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标志。

而且,即使在宗藩内部,有资格享戴花翎的亲贵们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可以享受佩戴戴的,他们要在十岁时参加必须的骑、射两项考试,合格后才能顶戴。不过,后来随着花翎赏赐渐多,这项制度就渐渐取消了。

由此看出"顶戴花翎"可以看做君主发给臣子的一种"荣誉勋章",是王权的一种象征,但是皇上不断下降标准,越来越多人都开始佩戴,它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也从侧面看出清朝的王权在不断流失。

如道光帝得知擒获在新疆叛乱的张格尔后,即赏报捷音者戴花翎、军机处行走;道光后期,花翎的赏赐范围渐大,各方面对国家有功之人均可赏戴花翎;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因国库空虚,竟有了捐翎的例制,花翎为7000两实银,蓝翎为5000两实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