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专家在雷音洞摸出两个石头,说:无价之宝!印度佛教嫉妒了

佛舍利作为佛教的圣物,其来源一直是众说纷纭。但在佛教看来,佛舍利只是物质元素,并没有灵异成分,代表着高僧生前的功德、慈悲和智慧。而舍利又可以分为两种,一为法身舍利,即释迦牟尼所说的佛教经典;二位生身舍利,即释迦牟尼火葬后,遗留下来的固体物。当时,阿育王为了弘扬佛教就把所得舍利分往世界各处。

1981年11月27日上午,云居寺保管所的工作人员在雷音洞清理佛像时,意外发现佛像后面有个洞口。专家赶到后,于中午12时15分将里面东西全部取出。其中,佛舍利藏于内涵中,共两颗,米黄色,为肉舍利,但旁边还有两颗珍珠。据史书记载,这里应该有3颗舍利的!是谁把一颗舍利换成了两颗珍珠?一切都要从1500年说起!

隋朝时期,一个印度僧人智仙来到中国,把一部分佛舍利献给了隋文帝杨坚。不过,杨坚当时还不是皇帝,智仙说杨坚佛性自通,日后必将登基,并且能大兴佛教。果不其然,杨坚登基后把舍利分发给全国的寺院,要求他们建塔供奉。然而,距云居寺不远的弘业寺和智全寺都有分到了舍利,可云居寺却没有!

杨广继位后,继承了父亲杨坚手中剩余的佛舍利,随后就将一颗舍利送给了好友静琬,而静琬正是云居寺的主持。我们知道,杨广继位不久后天下大乱,战火不断。所以静琬不敢将佛教圣物大胆地放在寺塔中,而是将它们藏在了雷音洞中,随后写下:大隋大业十二年,安置佛舍利三粒,愿永持永劫。可为什么是3颗舍利呢?

史书上没说,但据推测,另两颗很可能是弘业寺和智泉寺的舍利,可能他们觉得放在一起好保护吧。事实证明,云居寺从隋唐到明清香火不断,鼎盛时期人数能达到百人,而另外两座寺庙只能在史书见到了。然而,明明3颗舍利,现在为什么只剩2颗舍利和2颗珍珠呢?这就要从明朝万历年间说起!

据寺院藏书记载:万历二十年在雷音洞发现3颗佛舍利,慈圣太后(万历皇帝的母亲)知道后,便命人取出一颗带回宫中供养三日,随后又将舍利安放到原处。同时史书上也有明确的记载:万历壬辰,达观和尚偶然发现洞穴,石函上静琬和尚刻的“大隋大业十二年”等字依旧清晰可见,随后慈圣太后就取出一个带回宫中,又放置原处!

由此可见,那一颗舍利很有可能在此时被掉了包,换成了两颗珍珠。目光回到现在,当专家赶到现场,小心翼翼地取出经书和封函时,不禁大失所望,想象中的佛教圣物并没有出现。一位考古专家准备清理封函内的石头时,却感到这石头不一般,随后用手拨去石头上的灰尘,发现为米黄色舍利,随后惊呼:“这简直是无价之宝,中国佛教事业又能前进一大步!”

时过5年零5个月,1987年4月28日,文物局决定将此事对外公布。次日,各大报刊纷纷报道了佛舍利的发现经过和现在情况。当中国佛教界庆祝舍利现世时,印度佛教界却感到十分尴尬。因为这些舍利都是1500百年前印度人送给隋文帝杨坚的,而印度剩余舍利随着印度佛教的灭亡而消失。

所以他们很羡慕我们手中的舍利,不少印度人还打着“东西本来就是我们”的旗号,要求我们将佛舍利还回去!试想一下,送出去的东西哪有要回去的道理?

参考文献:《涿州古石经山雷音窟舍利记》《帝京景物略》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