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70后、80后、小时候美好的回忆,每一张照片都有故事

小编虽为70年代末出生,但是下面好多60后,70后玩的东西也都见过、玩过。其实,好多经典的东西是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有一样是60后、70后、80后共同的回忆,你想知道是什么吗?

60后

20世纪60年代物资匮乏,大多数人还都在为温饱而奔忙,零食对他们来说,更大程度上是奢侈品,是辛苦劳作之余为数不多的甜头,是生活美好的希冀。因此,与后来者相比,60年代的零食虽在形象品质上相形见绌,却享受着最尊崇的待遇。

古巴糖。1960年,我国为支援古巴的经济建设,开始进口古巴糖。其实“古巴糖”并不是什么特殊的糖类,就是糖从甘蔗中提取出后,经过粗加工而成的产品,俗称“红糖”,味道也不是很好,有点咸有点苦,但这种不怎么甜蜜的味道是那个时代的记忆。

果味饼干。60年代的小孩都很懂事,都知道家里钱不多,只能每天在橱窗外面看一下,期待过年过节都吃到一点。

大白兔奶糖。也是逢年过节系列零食,大年夜,兄弟姐妹在一起,把糖拿出来分,能分到大白兔奶糖是最开心的,往往一整年都舍不得吃。

跳皮筋。跳皮筋是女孩子最爱的游戏之一,边跳嘴里还要念着着话: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可唱至一百零一。

弹弓。这属于比较刺激的玩具了,上树打鸟,下树打人,被捉到就是一顿棍子烧肉。

70后

70后比60后幸福了那么一丢丢,尤其是在吃的方面。

宝塔糖。严格来说,这种并不算零食,而是一种驱蛔虫的药。但因为口味甜甜的,所以让人很喜欢吃。在那个年代蛔虫病非常普遍,为了不让小孩拒绝吃药,所以把驱虫的成分制成了淡黄色、像宝塔一样的糖果,就是这种宝塔糖。

米通。米通又叫米花糖,在七八十年代几乎是家家必备,尤其是到了过节的时候。非常的松脆可口、入口即化,又不粘牙。以前都是在机器旁边等着师傅做现做,声音像放炮一样。

北冰洋汽水。70后对北冰洋汽水会有种特殊的感情。那时市面上最主流的饮料就是北冰洋的橘子汽水,浓度高、气也很足,卖1毛5一瓶。屋里人要是在二厂上班,绝对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翻花绳。将绳圈套在手指上,并利用手指进行不停的勾、拉、套,进而翻出面条、大桥、饼干、降落伞等造型。多为一个人拉绳,另一个人翻绳;若一方将绳翻散后,为输家。此外,部分简单造型可一人独自完成。

玻璃球。能收集一盒子玻璃珠的都是打弹珠好手哇。

80后

相较于前面两个年代的孩子们,80后是相当幸福的一代,不仅零食多样,玩具也都是些“高科技”、“尖板眼”。

娃娃头雪糕。娃娃头雪糕,其实一般只吃得起老冰棒。

无花果。特别小的一包,却可以把你酸的豆腐都咬不动。

跳跳糖。这也算是当年的奢侈食品了吧,吃了感觉舌头像通了电一样,蛮有意思。

小浣熊干脆面。许多时候买它只是为了收集里面的小卡片。

健力宝。味道一点不比可乐雪碧差。

小霸王学习机。“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学习机”系列。魂斗罗、三国志、吞食天地等等,一张卡带就是好几顿的早餐钱,但是没有比通关更让人高兴地事了,ABBA,欧耶~

水中套圈机。机身上只有两个钮,按下按键就可以喷水,通过控制水压把塑料圈套在中间的竖针上,其实还是很有难度的。

贴纸。80年代的经典动画片特别多,黑猫警长、葫芦娃、圣斗士星矢、龙珠、铁臂阿童木等等,相应的也有特别多的经典贴纸,厚厚一沓足以让你在班里称霸。

60后70后80后共同的回忆

相信60后、70后、80后对下面几幅图都不陌生。

(图1)

(图2)

(图3)

没错,这就是伴随着60后、70后、80后们走过了童年的小喇叭广播。(图1是孙敬修爷爷讲故事,图2是曹灿叔叔讲故事,图3是康瑛奶奶讲故事)

广播时间一到,家家户户,甚至街头的大喇叭里都传出来这个声音,无论孩子们多么吵多么闹,只要一听到这个声音,立刻便能安静下来,坐在小板凳上,好奇地盯着收音机,专注着听着:

“嗒嘀嗒——嗒嘀嗒——嗒嗒——”

“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六十一年,当年趴在收音机前的小听众已经为人父母,甚至有的已经成为了爷爷奶奶;六十一年,时代变迁,人会老去,就连图片也会褪色,可唯独这“嗒嘀嗒,嗒嘀嗒——”的喇叭声响不会变,它依旧会陪着我们,我们的孩子继续走下去。

童年不仅要有声,还要有“色”

为了让喇叭的声音更好地传下去,我们结合现在儿童阅读特点,在小喇叭中播出的上千个故事当中,精心挑选出了8个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故事,并对其整理加工再创作,制作出了《小喇叭嘀嗒绘本 中国原创故事》。这套绘本含有《母神女娲》《燧人取火》《精卫填海》《百鸟朝凤》《荷花仙子》《田螺姑娘》《老鼠嫁女》《东施效颦》。

每个故事故事后面还有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的倾情演绎。

绘本里的每个故事都有精美的图片。国内著名插画师为故事进行插图绘制,写实的绘画风格让孩子身临其境,为孩子提供美的感受。

就让我们的童年经典,在孩子这里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