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才统一的全国,是这样的吗?

从历史记载可以得知,秦始皇的一大追求就是“长生不老”。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而统一全国以便集全国力量去追求长生不老?还是因为统一了全国而后生追求长生不老之心?

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为,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秦王国的种种浩荡之功,也才能理解那段历史的真相。 很多人包括历史学家很不屑于讨论秦始皇对长生不老的狂热追求对于那段历史的深刻影响,往往是将秦夺周立朝当做为周朝灭亡后一个新朝必然立起的必然结果,只不过周朝后是秦朝而已。

但是,纵观秦朝建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无论是从实力上,文化积累上等等,其实偏居西北一隅的秦朝本不应该承周而立的,如果说商鞅变法等包括郑国渠和八百里秦川结合使得秦朝一时强大,但是,教诸中原各国甚至是三晋的韩赵魏三国,其也并不能说是代表了最先进的时代力量。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种力量对比之下,秦始皇却不过短短几年便横扫六国实现了中国封建统治的大一统梦想。只能说是当时有一种非常的力量助力秦始皇获得了成功。而这股力量给秦始皇树立起来的意识形态就是“追求长生不老”,并且这种追求只有通过“国家工程”方能实现。这个国家工程基本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连接秦魏赵燕的万里长城,另一个就是徐福两次远赴日本寻找长生不老药。

追求长生不老的狂热不止始皇一个人,很怀疑燕太子丹也是另一个狂热的追求者,不然也不会派荆轲去刺杀这个燕太子丹的少年好友。对于燕太子丹来说,来自于秦始皇的最大威胁是他自己将被迫成为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助手,而不是他自己能够独享长生不老。因此,在当时秦始皇尚未显出独揽全国的大势时,及时派出刺客灭掉这个对自己威胁最大之人当是不二之选之雷霆手段。

史书上说,秦始皇刚刚即位便显示出“好事”,所以才会发生韩王派郑国帮秦始皇修东西向水渠之事,以作疲秦之计。显然,这个水渠的原先设计用途并非是灌溉八百里秦川。只不过,郑国并没能实现原先修建这个水渠的目的,所以被秦始皇识破疲秦计。而郑国不过是用该水渠可改作灌溉所用同样大有利于秦而让秦始皇豁免自己的死罪。那么,既然这个郑国渠原本并非为灌溉目的所做,就当时的历史现状而言,其唯一的目的就只能是与追求长生不老有关。

由此可见,秦始皇一直以来的意识形态并非是追求帝王之道,而是追求集全国之力实现长生不老之追求!如此说来,其后的统一全国政权、统一度量衡等等举措都不过是为了能够集中全国之力,而并非是为了巩固政权,当然其效果等同于巩固了政权。但是因为这些举措并非是为了长治久安,为了秦朝能长久立朝。

因此,我们看到,其后秦始皇不惜牺牲举国之力,修长城当为此,建直道当为此,派徐福两赴东海也当为此,巡游天下还当为此,并因此而不顾子民生活、生死。

所以,我们恐怕不应该给秦始皇的那些统一举措歌功颂德

,因为,这些所谓的历史功绩不过是边际效应,真正的用途是为了实现秦始皇长生不老做辅助之功。 秦始皇号称自己是始皇帝,然后再有二世、三世、那至于万世。

我们现如今以为秦始皇说的是秦朝各代之间的传承,但很可能秦始皇指的是他自己能通过长生不老之术而不断地传承二世、三世、那至于万世。所以他才不将自己的长子扶苏立为太子,而只是称为公子。因为他不认为自己需要将大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即使是带在身边的小儿子胡亥,秦始皇也不过是带着他见见世面而已,并非是原本就要将大位传于胡亥,所以才会有胡亥篡位只说。

秦始皇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宁负天下人而追求长生不老之人。在其之前和其之后均不见如此之霸道之人,唯一有其衣钵色彩的大概就是汉武帝了。但汉武帝显然并不敢像始皇那样公开对世人宣布,自己就是要集全国之力实现个人的长生不老目的。

全世界历史上是否有类似于秦始皇这样看狂热追求长生不老之人呢?也许古埃及法老们中有类似之人也未可知,但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可当做定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