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唯一一位农民出身的哲学大师,曾创立一派显学,后却神秘消失

在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是一个思想和文化大爆发的时代。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知识分子和学术流派,他们相互争鸣、展开论战,形成了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史称“百家争鸣”。

在诸子百家的学派领袖中,有一位农民出身的哲学大师,他创立的学说在当时影响极大,甚至一度跟孔子的儒学并称显学。这位伟大的哲学导师,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主角——墨子。

诸子百家

墨子姓墨名翟,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先祖曾是贵族,但到了墨子这一代已经没落为平民。墨子年少时当过牧童、做过耕农、学过木工,即使年长成名后,不论外出游学还是聚众传道,墨子一直穿着草鞋走天下,因此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墨子的学问渊博而精奥,思想深邃而先进。今天我们看到的《墨子》一书,内容极其丰富,包括了政/治、伦理、哲学、军事、逻辑、科技等方方面面的思想,其中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军事思想和逻辑思想都具有突出的成就,尤其是它的逻辑思想特别成熟、先进,堪称古代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之作。

墨子

墨子开创自己的墨派学说后,也曾周游列国,在各地聚众讲学,他以激烈的言辞指斥儒家思想,并抨击各诸侯国的暴政。当时各国都有大量的劳动人民和底层士人追随墨子,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墨家学派,并成为儒家最主要的反对派。墨子除了在仁政思想上与儒家价值观保持一致,几乎全盘否定了儒家的各种做法。

墨子和他的弟子们身穿粗衣,脚踏麻鞋,勤俭节约,刻苦自励,餐风饮露,赴汤蹈火,为了下层平民的利益上下奔波,死不旋踵。墨家学说和老子的道家学说、孔子的儒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儒家的“亚圣”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于墨(墨子)”,足见墨家思想在当时是何等辉煌。

墨子救宋

然而,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鼎盛期后,墨家学派很快便神秘地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当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 墨家集团便彻底绝了踪迹,这样一门在春秋末期形成、横跨整个战国的大众学说,突然就湮没无闻了。后世的司马迁在写《史记》时,都忍不住感叹墨家的资料太少,连墨子这个学派领袖的生卒年月都无法确定。那么,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墨子讲学

有研究者认为,墨家消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制定的规矩太多、制度太严,严重束缚了墨者的身心自由,也违背了老百姓的生活之道,因此它的消亡理所当然。这个观点如果成立,那么墨家学派应该是被民众唾弃而逐渐消亡,绝不至于突然消亡。再者,佛教的清规戒律更加繁复,修行的佛徒比墨者更苦,怎么佛教和佛学没有灭亡?其实,导致墨家学派消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思想主张严重触犯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如果要用一个恰切的词来形容,那就是——犯忌,犯了封建统治者的大忌。

墨子著述

且看墨家十大思想主张中的“尚贤”思想。墨子指出,要通过民 主选举推出既能干又有公义心的人为官吏,甚至国君也要通过选举产生,不能推行儒家的禅让制,更不能搞“家天下”那一套制度。全国的老百姓都有权选举,推出一位大贤为一国之君。墨子关于推选国君及各级官员的思想彻底打破了封建帝王家族世袭的体制,这样的主张无疑是封建帝王最忌讳的,而墨家学说又是信徒最多的显学,它怎么可能被封建统治者所容忍?

墨子雕像

由此可见,墨家学派是挡在封建帝王统治道路上的一个巨大障碍。不铲除墨家这一障碍,秦始皇也不可能统一中国。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很难知道秦始皇动用了怎样的力量去消灭墨家。而六国一统之后,秦始皇又发起了焚书运动,那些记录墨家活动的书自然又成了主要销毁的对象,因此后人再也难以了解墨家灭亡的具体真相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