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是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毛主席却为何只用了一句话评价他?

邓小平是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毛主席却为何只用了一句话评价他?

1945年,国民党为了增加重庆谈判的筹码,也为了夺取更多的地盘,在上党对我军发动了进攻。刘伯承作为军事主官毫不畏惧,将来犯的阎锡山部队11个师及1个挺进纵队共3.5万余人全部歼灭。

国民党部队不死心,继续发起平汉战役。刘伯承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战法,发动高树勋起义,令敌军始料不及,一下子阵脚大乱,逃窜如刘伯承事先准备好的埋伏圈。此役我军一举歼灭敌人2.3万人。

这两场战役打完,国共双方又坐到了谈判桌前。刘伯承率领一个二十多人的代表团,到国民党军驻扎的新乡,参加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三人组成的谈判小组会谈。

当时,国民党新乡最高总指挥王仲廉要把刘伯承扣下当人质。他的意图非常明显:没有了刘伯承的指挥,共产党军队还能打什么仗?

不料,刘伯承义正辞严地说:“你们别以为不放我回去,我们就不能打胜仗,这你们可想错了,要知道邓小平比我更会指挥打仗!”

王仲廉只好乖乖地把刘伯承放了回去。

刘伯承说邓小平比他更会打仗,这固然有自谦,以及对敌策略的的成分在里面,不过,这也说明刘伯承对邓小平的军事指挥能力是放心的。

一是毛泽东的说法。

毛泽东对邓小平是军事指挥能力是放心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任命邓小平为八路军主力部队一二九师的政治委员,在解放战争时期,任命邓小平为中原解放军政治委员,长期协助刘伯承开展工作。在淮海战役期间,又任命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指挥刘伯承等人,如果邓小平没有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毛泽东会把他放在如此重要的岗位上马?

毛泽东曾直接评价邓小平的军事指挥能力。

1971年9月13日,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变发生后,身在江西的邓小平,分别于当年11月8日、次年8月3日给毛泽东写信,称“觉得自己身体还好,虽然已经68了,还可以做些技术性质的工作(例如调查研究工作),还可以为党、为人民做七八年的工作”。

毛泽东在后一封信中作了批示,肯定了邓小平的成绩,其中第三点就提到了军事指挥能力:“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

这样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