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强盛时期,为什么没有选择吞并秦国,原因简单

三家分晋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春秋和战国为什么要划分开来呢?在春秋和战国时期,都盛行兼并的,虽然看起来性质相同,都是不义之战,但是春秋时期还残余了一些古代的礼制,所以就战争规模来看,春秋时期是小型兼并的战役,争霸战争才是主流,但到了战国时期,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开始盛行,灭国战争是主流。

春秋时候各个诸侯国盛行分封,能够当兵打仗的都是贵族,并且大国的贵族之间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于是打仗也是点到为止,不会下死手,不会结下死仇,当时的古礼都对这些人有约束,要约定时间出战,还要挑战,然后出击,战败的一方逃跑,不能追出50步远的地方,看见受伤倒地的敌人,一般不会再进一步的去伤害他,即便是俘虏了有花白头发的老人,也要就地释放。

对于战争而言,太过矫情,但是对于人性而言,确很善良,在晋楚之战中,晋国的车陷到了泥里面,楚人追了上来,也不打了,在旁边出谋划策,给晋军出主意,,后来晋人逃了出来,对后边的楚人说到:“还是楚人的逃跑经验多呀!”在齐晋之战中,在战场上,齐顷公认为韩厥是一位君子,射杀他不符合礼仪,因此只射杀了他的侍卫,战争中齐军被打败,韩厥已经追上了齐顷公,却下马行君臣之礼,后来让齐顷公逃走了。

到了战国的时候这些规则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因为封建制度的逐渐推行,平民的数量越来越多,全民皆兵的理念开始流行,战争的规模进一步的扩大,战争已经不是贵族之间自己的事情,土地和人口对于国力有着更加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战国时期,都是为了吞并土地而发动的战争,兵不厌诈已经成为了战场上的公共理论,在孙子兵法中,各种各样的计谋都是狡诈之术,商鞅领兵,用叙旧的名义邀请了公子印,让后公子印被俘虏,魏军主帅被抓了,军心大乱。

因此春秋无义战,诸侯国的封建领主族战同样是为了兼并,扩大地盘和人口数量,但是天下的小国众多,不下数百个,于是一些处心积虑的诸侯国开始了猥琐发育的过程,先从自己的周边下手,然后再逐步扩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