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明朝的宦官专权与儒家士大夫的斗争?

如何看待明朝的宦官专权与儒家士大夫的斗争?为什么文官集团在党争中屡遭挫折?

作者:宋佳,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黄宗羲曾说过:“阉宦之祸,历汉、唐、宋相寻无已,然未若明之为烈也”。明代堪称宦官干政最为鼎盛的时代,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和中书省,将国家大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他也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三头六臂,独自一人无法处理如此多的奏章,所以只能依靠周围亲近的人,从而为宦官专权提供了可趁之机。而儒家士大夫则有着治国济世情怀,无法容忍阉党胡作非为,再加上明代中后期的皇帝大都昏庸无能,不理朝政,因此宦官与士大夫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与以士大夫为主体的东林党人的斗争最具代表性。

明熹宗

魏忠贤本是一大字不识的宦官,后因与熹宗的乳母客氏交好,又擅长专营取巧,渐渐获得熹宗信任。他们陷害忠良,搜刮百姓,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士大夫看不下去,相继上书弹劾。刑部主事刘宗周弹劾魏忠贤不法,熹宗大怒,欲杀刘宗周,幸亏大学士叶向高申救得以免死。此后,御史李应升、给事中霍守典接连上书,熹宗还是置若罔闻。天启四年,左副都御史杨涟上书痛斥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但结果反倒是自己被逮下狱,死于狱中,天启一朝东林党人被魏忠贤残酷镇压,直到崇祯帝时阉党的势力才渐渐减弱,东林党人得以平反。

杨涟

魏忠贤

纵观明朝宦官与士大夫的斗争,士大夫往往站在道德制高点猛烈抨击宦官,表面上是宦官与士大夫的矛盾,实际上宦官背后代表的是皇权,反映的是君臣冲突。在士大夫看来,宦官专政反映了皇权内转的趋向,而这一趋向挑战了以士大夫为主体的中枢权力机构,士大夫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尴尬局面,其身家性命和政治权利受到冲击。所以士大夫要联合起来反对宦官专权,其背后隐含着对政治利益的诉求和对皇帝不作为的指责。而在斗争中士大夫往往失败,这反映了明代君主专制的高度极端化,君臣政治生态的失衡。明代宦官专权愈盛,则说明君主专制愈强化。

参考文献:

1. 李佳:《论明代的君臣冲突》,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11年6月。

2. 陈义:《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及其原因探析》,《滁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

3. 王伟:《明代宦官专权成因考略》,《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欢迎朋友们订阅近代中国!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胡一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