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读懂魏璎珞的晋升之路,清宫女子等级严格,格格全都搞错了

从《甄嬛传》开始,清宫剧便开始画风一变,不仅服饰考究首饰精美,就连色调也由大红大绿往莫兰迪色转变,最近大火的《延禧攻略》和已经定档的《如懿传》都在服设色调上圈了一波粉。

社会我魏姐,凭借好不妖娆好不做作的暴脾气和反套路,一路从宫女到嫔妃再到最后的皇后,晋升之路可谓是一帆风顺。那么一起来看看清朝后宫女子间的等级制度吧。

【妃嫔制度】

清朝最初的后宫制度是“一后四妃”,除了一个皇后以外,再有四个妃子,即关雎、永福等四宫。后来所说的“统领六宫”,是清世祖入关后多加的12宫,即东六宫,包括纯妃居住的钟粹宫和令妃居住的延禧宫等;和西六宫,包括长春宫、翊坤宫等等,鼎鼎大名的坤宁宫是皇后才能住的坤宁宫。

清朝的后妃等级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八个等级,其中贵人、常在和答应是同等级的,她们也不能单独住一宫,而是大家住在一块。皇贵妃和皇后也无过大差异,皇后是“妻”,皇贵妃则是“副妻”,皇贵妃的数量也只有一位,因为这不仅需要皇帝等人的慎重考虑,还需要被封之人足够优秀。

除此之外,即便是同等级的妃子,也存在地位高低之分,这个的区别则看她们的封字字数,比如清朝史上唯一的四字皇贵妃是同治的慧妃,她在光绪年间被封为敦宜荣庆皇贵妃。封字字数越多的,地位越高。

影视剧中嫔妃都以“本宫”自称,但并不是所有的后妃都能这样自称,“本宫”的意思是一宫之主,管束一宫的嫔妃,例如甄嬛在当贵人时是住在碎玉轩,那时的她还没有资格居住在东西十二宫的正殿,也没有升降宫内嫔妃的权利。

而能自称“本宫”的只有妃位以上且居宫中主位的嫔妃们,他们对上自称臣妾,对下称本宫;也只有嫔位以上的才能称娘娘或主子,对上称臣妾,对下称我;贵人以下的自称都是“我”,对上则是“奴婢、某某氏”。

【公主等级】

在偌大的紫禁城,后宫中除了妃嫔,还有妃子生下的女儿。我们熟悉的“还珠格格”、“明月格格”这些其实都是不准确的,因为在格格与格格之间,也分了等级。

最高的“格格”等级自然是公主,公主只能是皇帝之女才能这样叫,其他皇室之女才是正儿八经的“格格”。

皇帝和皇后生的女儿,叫“固伦公主”,其他妃嫔所生的叫“和硕公主”。如果是亲王之女,则称“和硕格格”,相当于“郡主”;世子和郡王的女儿叫“多罗格格”;贝子的女儿叫“固山格格”;辅国公等的女儿直接叫“格格”;再在“公”以下的便不能叫“格格”了,只能是“宗女”。

在清朝,固伦、和硕、多罗、固山,都相当于一个代表等级的称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