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继承者,投靠了敌人,但却被后人称赞不已

诸葛亮的继承者,投靠了敌人,但却被后人称赞不已。说起蜀汉的北伐,前前后后大大小小足有十几次之多。而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列举过三国时期几位身具统帅之能的人物,其中二人正是这些征战的领导者。

其一是诸葛亮,三国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不但足智多谋,于政治、军事、文化等上都贡献良多,而且知人善任,提拔和任用了非常多的猛将能臣。算起来,他的一生短短50余年,出身望族却幼年丧父,几年间,他跟着叔父辗转多处,在其叔父去世之后,隐一身才华藏满腔抱负在隆中开始隐居生活。直到刘邦三次相请,他才在27岁之时正式出山。此后的二十多年间,他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可以说把整个后半生都献给了蜀汉。

他一生致力于匡扶蜀汉,完成大业,但直至病逝都未能实现夙愿。前后五次的征伐,多次因为后勤补给跟不上和个别人员未能听命行事而失败。但是,即便未能场场皆胜,他也能凭借自身智谋,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蜀军的损失,正是虽未成功却有小胜。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几次征战没能达到预期,他病逝之时也定是满怀不甘,壮志未酬、心怀遗憾。到了这个时候,就要提到另一个继承他志愿的人,那就是姜维。

姜维,出生在现今的甘肃天水一带,当地与羌、戎等少数民族毗邻,常有战事发生。而时任郡功曹的他的父亲,就是在一场抵御少数民族进攻的战役中战死的。也是因此,他承父亲之功,被赐予一定的官职。公元228年,在他跟随上官巡查的时候,逢上蜀军攻打祁山。当时很多县都表示支持蜀军,上官马遵就怀疑他们也有反心,因此甩脱他们就逃往他处。致使他带人回城的时候被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另投他城,仍旧被拒。迫不得已,他只好转而向蜀军投降。

投降之后的他,受到诸葛亮的重视,对其能力和才华极其认可。不仅是大加赞赏、为其升官,还带在身边多次指点传授。这样的指导重视、深情厚谊令他铭感五内,时刻谨记于心。等到丞相病逝之后,他遵从其遗愿,一直为北伐努力着。

但是,这个时候的他军权并不在手,提议与胡人联合,却不被认同,每每受到费祎的限制,领兵出战兵士都不足一万。等到对方死后,他终于取得军权,正式开始北伐。前三次中,均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却在第四次与魏将邓艾的交战中,因己方将领未能依命行事而被其击败,死伤众多。也是因此战,他被许多人指责,自己也自贬官职。

此后,因其不在朝中,许多小人祸乱朝政,国力愈弱。直到公元247年,他再次掌兵出征,北伐的事业又再次提上日程。多次征战中未能取得胜利,不但未能动摇魏国的根基,自己的国家却日益削弱。到了236年,他上书请求在阴平桥等地驻兵,却因后主被宦臣黄皓蛊惑而未能成行。最终,因此被牵制的他,没能阻挡得了邓艾兵临成都。面对大军,刘禅投降,接下来不久他也投降。

收到命令的他非常悲愤,却无可奈何,投降了钟会。之后,借助钟会的异心,他一直鼓动其造反,为其出谋划策谋杀其他魏国的将领。但事情曝光之后,他与钟会都被平叛的人所杀。但因为这些事情的记载很少,很多人不了解情况,就会觉得他忘记了丞相对他的厚爱和毕生坚持的夙愿。

直到公元347年,当时隶属东晋的大将桓温,覆灭成汉攻入成都。正是此时,一封密信,在埋藏了八十多年后终于揭开了面纱。上面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姜维言明自己不忘初心,假意投降多方筹谋,时机一到就光复蜀汉。遗憾的是,他最终还是抱憾而死,而这信刘禅是否见过也无人得知。但是起码,算是为他正了名,证明他并未背叛反而是以身殉国,他的忠义也值得我们大家佩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