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手下的年轻名将,让陈友谅长叹,此人若为我所用,大事可成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当中,以少胜多的战役是数不胜数,比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等等。不过这些战役虽然响亮,但相比于那些大浪淘沙一般的以少胜多战役还是有些稀少,毕竟那些战役能够让人们记住的也不过寥寥几个,大多数战役人们并不知道。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虽然年纪轻轻却是军中天才,一手指挥了不少以少胜多的经典战绩。

甚至连当时的地方将领,都想要将这个并不多见的名将纳入帐下。

这个人便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在军队当中拥有极大的威名,哪怕还是徐达等人都说他后生可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朱正文从小就跟在朱元璋的身边,在朱元璋起兵造反的时候,朱正文的父亲朱兴隆已经死了,朱兴隆的妻子王氏带着儿子朱文正依附朱元璋。

朱元璋也没有对不起自己的哥哥朱兴隆,一直将朱正文视为己出,大力培养。

而朱正文也不负所望,在军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哪怕是当时的朱元璋都十分惊叹,认为朱文正是天生的战将。因为这个朱正文虽然年轻,但在战场上,眼光却不是一般的毒辣,常常能够精准非常的瞬间洞察敌人的漏洞,然后将敌人的缺点无限制的放大,最终一举将敌军完全消灭。

正是因为这样,朱文正在军队中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亮眼,这样也使得他慢慢地成为了军中的一员大将。

那个时候的洪都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不论是对朱元璋还是对陈友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地方。面对这种兵家必争之地,自然是要派一位足以堪当大任的将军去守卫才行。

但那个时候的徐达,常遇春等人都在前线打仗,走之不开,所以朱元璋思前想后,就把这位冉冉新星派了过去。

那个时候的朱正文尚且年轻,虽说被派到了洪都,但洪都并没有什么战役爆发,也很长时间没有打过什么仗,所以安稳下来的朱正文基本上是什么事都没有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少年人心性的朱正文自然而然的沉迷于酒色当中,每日笙歌犬马,活得潇洒无比。城中的将领见状也是气的不轻,并且十分的不服气。认为像朱正文这样子的守护洪都的方法,他们也可以做到。不就是吃喝玩乐嘛,谁不会啊!

可谁知这样平静的日子持续了没多长时间,朱正文便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大的考验。

当时的陈友谅带领自己的海军部队向洪都杀来,整整有60万,朱元璋听到都急了。毕竟当时的朱元璋正在分心和张士诚作战,如果被陈友谅攻克了洪都,并且顺流而下,朱元璋绝对会被腹背夹击,必死无疑。

在这种情况下,洪都的战略意义变得极为重要,朱元璋心里也是有点打颤,不确定年纪轻轻的朱正文能不能守住,毕竟那可是六十万大军啊!

在朱元璋的担心当中,大战爆发了。

六十万的大军陈友谅统一指挥下,对洪都城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像是浪涛拍案一般,大军浩浩荡荡的进攻,城楼上的守军与之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

为了鼓舞士气,朱正文亲自率领的自己的护卫登上城楼,与士兵们站在一起,悍不畏死的随同敌军搏杀。

不知不觉,朱正文已经带领着士兵们坚守了洪都大约有三个多月,席间陈友谅都感叹不已。

“朱元璋手下有如此军事奇才,实在是他的幸运,如果此人是我帐下的,何愁大事不成!”

谁也没有想过,这三个月来朱正文是如何坚持下来的,要知道,相比于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洪都城里的守军基本上少得可怜,朱正文打仗期间睡觉基本上是连盔甲偶读不脱的,一旦有什么事,就直接翻身提着刀上战场,正是因为他这顽强的意志力,硬生生的把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拦在了城下。

连陈友谅都绝望了,心说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啊,怎么六十万人打了三个月都打不下来啊!

正是因为这三个多月的洪都保卫战,朱正文为朱元璋赢得了时间,也表现出了他不逊色于任何同时代名将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确定了朱元璋的霸王事业,改变了元末明初整个局势。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军事奇迹,让朱正文的名声在那个时候达到了顶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