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学通儒 沈曾植故居

从沈钧儒故居出来,我们直奔沈曾植故居,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过交集,但我把他们联系起来,毕竟都是嘉兴人,毕竟都姓沈,而且只相差25岁,都考中过进士,很可能还是一个家族。

沈曾植故居也很大气,坐落在嘉兴城内姚家埭1号,清末建筑,砖木结构,四合院式三进两层楼住宅。坐北朝南,四周围墙,中间开一石库门。一进南门,里面是五开间的大厅,门前楹柱有一幅联:"北斗应尚书天保完尔,东阳有遗老岁寒不凋",系康有为所书。上款言道:"子培四兄尚书七十长寿大庆",下款署道:"愚弟康有为顿首拜祝。"看来关系不错,称兄道弟。沈曾植什么时候当过尚书?其实,这正说到了沈曾植的短处。1917年,张勋复辟,沈曾植也进了京,溥仪封沈曾植为"学部尚书",对于复辟派的康有为来说,他认为这也是荣耀。

一进大厅,只见沈曾植半身铜像安放在正中央,神情庄重,凝视远方。背后是一若大的屏风,红地黄字,系沈曾植书写的《文心雕龙·原道第一》章句。笔力苍劲,功底深厚,结体险峻,生拙高古,我不由感叹,"好字"!屏风上有一匾:"驾浮阁"三个章草大字,系其弟子王遽常补写。屏风左右两边对联,也是由王遽常书写:"留海日灵光公原永在,继匋孔绝学谁接孤踪。"王遽常哲学史家、历史学家、著名书法家,复旦大学教授,也是嘉兴人。他的字我到欣赏过,知道是沈曾植的弟子,而且以章草著名,但也有好多字不认识。妻子就笑我,"你这 '书法家'连字都不认识"。我无奈,"别说章草了,就说今草,以及篆书都有好多字不认识,应该注有识文,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的欣赏力,要不人们都不愿意看"。

大厅左右墙上挂着四块红底黑字的方匾:"民无三疾" 、"道在五常"、"维德就官"、"以礼治国",倒都是隶书,人生、道德、为官、治国,让人回味无穷。

两边有厢楼连接,和第二进形成走马堂楼,宽宽的走廊,幽幽的阁楼,前后贯通。第二进也是五开间,中间是门厅,上悬一匾:"晁采楼",也是由王遽常书写。这字也没有认出来,还以为是"景亲楼"呢!在外边可不能瞎读字、瞎猜字,认识就是认识,不认识就是不认识,要不然非出笑话不可。只好勤学、勤问,博采众长,才能增长知识,弄懂弄通,可不能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楼内陈列着沈曾植的生平事迹。沈曾植,非同一般,展板写到:学术大师,书法泰斗,诗坛巨子,评价可不低呀!一一看去,沈曾植,字子培,晚号寐叟。清道光三十年(1850)生,民国十一年(1922)逝世。年72岁。光绪六年进士。曾任刑部贵州司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京章、安徽提学使等职。

在学术上,单看沈曾植的主要著作目录,就是48篇,足以说明,沈曾植满腹经纶,学问渊博。在探索西方科学上,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一生研究广泛,涉及历史、地里、哲学、律令、刑法、文学艺术等等。他纵览百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精通史学,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尤其长于史学,深于地学,邃于律学,精于佛学,湛于诗学,卓于书学,其精博之学问,雄伟之见识,为世人所敬仰,誉称"中国大儒"。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说道:"学者得其片言,具其一体,犹足以名一家,立一说。其所以继承前哲者以此,其所以开创来学者亦以此。使后之学术,变而不失其正鹄者,其必由先生之道矣!"

在书法上,沈曾植早精帖学,得笔于包世臣,壮年嗜张裕钊,其后由帖入碑,熔汉隶、北碑、章草为一炉,尤其得力于"二爨",写字时强调变化,体势飞动,个性强烈,发抒胸中之寄,几忘纸笔,心行而已。文相辉映,独树一帜,开辟新境界,对书坛产生极大的影响,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清文人金蓉镜称他的草书"三百年来第一人"。 王遽常对沈曾植的书法有过评论:书法艺术是书法家的自身涵养、文学功底、学问积蓄、学识个性和天赋、气质等贯融的体现。沈曾植作为一名大学问家,他的书法艺术趋臻化境。评论家认为,"书法家的字求法,画家的字求趣,学者的字书卷味,碑学书家的字有金石气,帖学书家的字滋润、丰腴肌理,唯寐叟翁全有,故能兼美。"《晚清十大诗钞》编者吴北山去世,章士钊请康有为写墓志,一贯自傲极高的康有为说:"寐叟建在,某岂敢。"后由康有为撰写墓志,沈曾植丹书,珠联璧合,书坛传为佳话。可见,沈曾植的书法在晚清民初的崇高地位。"前不同于古人,自古人而来,而能发展古人;后不同于来者,向来者去,而能启迪来者。"胡小可的这句话用在沈曾植的身上在合适不过了。

在诗词上,沈曾植也很有建树。他对词曲、乐律、音韵方面的研究探讨成就不俗。晚年闲居上海,寓所海日楼,时常有中外学者前来问学讨教,更有过去同僚和诗填词,切磋技艺。1922年,沈曾植在病中还和诗七律五首,其一:"不死何方更论文,冀州飙举思夫君。金壶墨尽搜残刻,黄叶阶干省旧闻。俗谛一置成劫火,故人千里梦秋云。年年心绪凋残尽,念我桓山鸟失群。"可见诗词功底多么厚重。沈曾植遗有《海日楼诗集》。

钱仲联教授看来很崇拜沈曾植,他编著的《近代诗钞》,就辑录了不少沈曾植的诗作。他还为后楼沈曾植的书房"东轩阁"题写了匾额:"东轩"。我还查了下《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元明清诗鉴赏辞典》和《元明清词鉴赏辞典》,都辑录有沈曾植的诗词。沙孟海有一首题沈曾植山水画诗说得好:"澹宕人间海日楼,烟岚云树赴豪头。尺缣中有诗魂在,俊笔同光第一流",盖发乎真赏真识真情真言也。

沈曾植晚年在政治上趋于保守,但在学术艺术上却不断创新,特别是他书法,对后人影响很深。王遽常诗云:"昔年书法传坤艮,置我三王二爨间。满地残阳看绝笔,落花如雪泪如环。"康有为也有诗怀沈曾植:"深烟不见北高峰,独掉扁舟写旧踪。可惜寐翁不携手,钱江风雨啸涌龙。"我也诌上几句:"学贯中西遍古今,诗词书法贵双臻。驾浮久掩长河里,重现光明赏硕心。"

九口 2018-8-15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