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为什么不同意子午谷奇谋?因为他不信魏延!

公元228年,在蜀地准备了近五年的诸葛亮决心带领蜀汉大军发起北伐,在北伐途中,大将军魏延曾提出一个计谋,他打算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意,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

要知道当时荆州区域已不在蜀汉手中,诸葛亮在隆中提出的安排一名大将从荆州出发,刘备或者诸葛亮自己从蜀地出发攻打北伐的战略规划已经失效,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延提出的计谋无疑是一个办法。要知道如果魏延失败了,不过是损失了一万蜀中士兵,但一旦成功,则可北方大定,蜀汉就有可能一统天下,诸葛亮就可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嘱托!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诸葛亮最终没有同意魏延的计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诸葛亮根本就不相信魏延。

这里的不相信,并不是说诸葛亮不相信魏延统兵的能力。毕竟魏延自入川之战时就作为刘备的曲部,跟随刘备身边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刘备得汉中后,更是不惜力排众议,让魏延镇守汉中,可见魏延确实是有一定能力的。而在诸葛亮北伐时,当年蜀汉老一辈的将领几乎全部凋零,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张飞被部下杀死,黄忠与马超先后病逝,仅剩下的大将赵云已年过古稀。在这样的情况下,由能征善战的魏延执行这条计谋是没什么问题的。然而诸葛亮担心的是魏延一旦成功之后将作出的抉择。

如果魏延真的让子午谷奇谋成功,建立首功的就不再是位高权重的诸葛亮,而是大将军魏延!如果是阶段性的胜利,魏延会不会因为在军中的威望逐渐提高,而与诸葛亮分庭抗礼?若魏延最终成功攻入洛阳,他会不会如同曹操一般,恢复汉室制度,再挟天子以令诸侯?

正因为诸葛亮信不过魏延的为人,处处提防魏延,因此最终拒绝了魏延的请求。只不过在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自知大限已到,知道一旦自己去世,将无人能压得住魏延,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最终安排了后招,让马岱斩杀魏延,了却了心中的担忧。

笔者认为,正因为诸葛亮不愿意看到魏延势大,这才阻止了蜀汉唯一的一次侵入北方,一统天下的子午谷奇谋。只可惜魏延如此奇谋,最终却胎死腹中,实在遗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