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统中原两百多年,都不能征服蒙古,为何清朝一招就能呢?

关于蒙古人口减少的问题,有很多文章都有提及,这样一个在古代史上烜赫一时的民族,为什么最终竟然落得了本族人口迅速凋零的下场?说到底,这是蒙古人思想愚昧、冥顽不灵所造成的。

自从成吉思汗创建蒙古帝国后,彪悍的蒙古铁骑就像狂风一般席卷了整个世界。但必须得承认,当时的蒙古帝国除了能打仗,文化建设实在是不值一提。别说高等级的文明特征,就连文字都没有,宗教也停留在杀生祭祀的原始阶段。

可是,在蒙古勃兴时,蒙古人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他们在短短的时间里就从原始的奴隶社会变成了一个拥有文字、历史、宗教、政治制度、科技、文化等文明体系的民族。可是很快,当蒙古人的主角光环消褪后,他们再次被驱回到了漠北草原,顶风冒雪,艰难度日。

帝国时代的蒙古历史是如此让人向往,让蒙古人对眼前的苦难的生活难于忍受。他们曾经做过很多努力,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南方的防御要塞。然而在汉民族的名帅名将的领导和指挥下,蒙古人再难以组织起一支庞大的军队去撼动“不动如山岳,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曜如三光”的汉民族军队组织的防线。

早在13世纪中叶,蒙古人就开始接触到藏传佛教,虽然在皇室和上层社会广泛流传,但还没有彻底改变蒙古族整体的萨满教信仰。

明朝中后期的俺答汗时期,被称作黄教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区第二次大范围传播。与第一次仅在贵族间传播不同,这一次的传播范围很大,且无死角。藏传佛教自此成为唯一的合法宗教,传统的萨满教反成为了非法宗教。

明朝两百多年来一直视蒙古为心腹大患,多次派兵围剿,但是一直未能成功。不但没能成功围剿,反而蒙古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多次南下袭扰大明边境,这一直让明朝统治者头痛不已。

清朝建立后,清朝统治者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蒙古人勇猛善战,虽然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了,但是如果派出围剿,也不见得就让剿灭,毕竟明朝强大的时候都没能打败这个民族。有了前车之鉴,他们琢磨出了另外一条路子,那就是和亲。基本上清朝的每一任皇帝都会迎娶蒙古贵族女子为妃,从而拉拢蒙古,降低蒙古族的戒心。

清朝统治者当然知道这样还不够,于是康熙皇帝又制定了另外一条战略,那就是在蒙古地区广修喇嘛庙,传播喇嘛教的思想,提高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政治地位。为了鼓励更多蒙古人加入喇嘛教,康熙皇帝规定只要加入喇嘛教的人就可以免除徭役。

但是这样的政策也带来了一个新的后果,那就是蒙古人口的锐减,由于大量的蒙古人出家为喇嘛,而喇嘛又不能结婚生子,到了满清中后期,蒙古人口锐减两百万,和成吉思汗统治前的人口相当,这样的政策,表面上是为蒙古人谋福利,但实际上却让他们逐渐趋于温顺,为清朝的统治带来了更大的方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