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一个武将,他是刘备眼中的大将,却是诸葛亮眼中的反贼

刘备

三国演义里面的魏延是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刚出场时是刘备新野大败,无处安身,刘琮蔡瑁拒绝刘备进入襄阳,这时是魏延挺身而出大骂蔡瑁是误国奸贼,并要接应刘备进城,虽然没有成功,但此时魏延的形象却是极其正面,后来关羽攻打长沙,魏延更是杀死太守韩玄,献城归顺。这个时候的魏延是个弃暗投明的角色,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代表着正义的一方。后来,诸葛亮去世后,想谋反,被杀了。

魏延

三国演义是这样写,其实历史上的魏延不是这样的。魏延,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 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刘备其实是很信任魏延的,当刘备率军入川之时,把荆州交托给自己最倚重的将领关羽。当攻取汉中之后,大家都认为张飞是担任太守的不二人选。张飞不但战功赫赫,而且本来就兼任巴西太守,和当地官员有一定接触,有工作基础,就连张飞自己也觉得非他莫属。可最后公布的人选,竟然是魏延,让大家大跌眼镜。

三国志里面有这样一些对话: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魏延不仅仅是话话说得漂亮,做起事来也踏踏实实,让反对者无话可说。魏延镇守汉中十余年,稳稳当当。一直到诸葛亮亲自驻兵汉中,才转任它职。

还有当年诸葛亮兵出祁山的时候,魏延曾献了一个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魏延亲自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后世有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大大地失策,错过了绝好时机;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不采用的原因是,诸葛亮根本不打算攻打长安,他的目标应当是先取凉州,然后步步为营、逐步蚕食曹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