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换中华门匾额,匾摘下来人们惊愣了,200年前的古人真聪明

当前在一些影视剧中,当大敌当前的时候,誓师口号喊得最响的一句就是"誓死杀敌,御敌国门之外",那些将士嘴里的国门指的是哪里呢,真是国境线上一个大门吗?你错了,这里的国门其实是指故宫的一个正门。

因为紫禁城是皇帝的居所,所以在修建时,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全,从里到外又分为几层,而最外面的一层高墙,也被称为第一道皇城,因为古人以面南为尊,所以这个正南门就被誉为"国门"。

在明永乐大帝时期,该门被称为"大明门"。后来在1644年,老百姓开成了此门把李自成迎了进来,明朝灭亡了。闯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功绩,就打算把此门改为象征自己政权的"大顺门",可是还没有实施呢,在北京呆了只有短短的42天,他就哪里来的又回哪里去了,被清兵打的落荒而逃。

满清入主中原后到了顺治时期,一些大臣也想把 此门的名称改动一下,于是皇帝下旨改为了"大清门",而且还有硬性的规定:除了天子一人,其他王宫贵族就是皇后皇太后,经过此门都必须下马下轿,徒步走到皇宫里。

1911年,辛亥革命的大炮把满清政府轰出了历史舞台。当民国成立一周年的时候,当时的政府要员们也按照各朝代的惯例,想把 此门改为"中华门"。但是,城门楼子的匾额是石头做的,又大又重,换起来不方便而且难度大。于是有人提出,不要做新的了,调调个儿直接在牌子的后面刻上"中华门",既是原汁原味的原材料,又省时省力?

可当工匠们把匾额摘下来时候,先是一惊,而后都乐了。原来背面赫然写着"大明门"三个鎏金大字。原来,早在200多年前的顺治时期,换名的时候,就是用的翻个儿换面的做法。

没有别的法了,于是巧匠们,就按照一样的尺寸,做了一款木匾挂了上去,而那块两面都有字的石匾也成了文物被存在博物馆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