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只有满人可以称“奴才”,汉人只能称“臣”?非也!

近来,《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的热播再一次掀起了清宫剧的热潮。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在剧中,有些大臣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有些大臣却自称"臣"?这是为何呢?

其实,"奴才"这一词是满族仆人对主人的称呼。满人在入关前,正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因此,满洲人内部仍保留着浓厚的奴隶制气息,主奴间等级森严。对于满人而言,他们自称"奴才",不仅表示自己是皇帝的臣子,更是家奴,是自家称呼的一种体现。所以,能自称奴才的人,社会地位都是比较高的。

那么,只有满臣才能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而汉臣却只能称"臣"吗?

事实并非如此。对于满臣,乾隆二十三年上谕:"满洲大臣奏事,称臣、称奴才字样不一。著传谕,嗣后颁行、公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摺奏,仍称奴才,以存满洲旧体。"而对于汉臣,乾隆三十八年上谕:"(汉臣以及满臣公折)武员即官至提督亦称奴才,此乃向来定例。"

也就是说,民人出身的文职大臣,在皇帝面前一律称"臣";旗人出身的文职大臣,公事称"臣",私事则可称"奴才";而对于武职大臣,无论出身无论场合,一概自称奴才。

因此,称谓不同不在于满汉,而在于是否入旗,只有拥有旗籍的人才有资格自称奴才,没旗籍的大臣就只能称臣。只不过绝大多数满人都有旗籍,所以才会给人一种满人才能自称奴才的错觉,实际上也存在汉人组成的汉军旗,这些人也可以自称奴才;另外也有被除籍的满人,这些人是没资格自称奴才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