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哉神禹,华夏祖先,恩泽万世

如今已经跨入了一个新时代。对华夏民族的儿女来说,必须究根溯源地知道我们祖先的伟大与初心,激厉我们再造辉煌,为人类作出新的贡献。所以,歌颂华夏文明的始祖一一大禹的精神和事迹,使之传承千秋万代,是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作者撰文与众一同践行。

漫话夏禹之一:从《夏商合传》了解大禹的神性

1987年重印的版本

这是根据英国博物馆的中国明代版本的藏书,由稽古堂梓于清代嘉庆甲戌(1814年)的印行本,是最先讲史性质的书。《有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由钟惺编辑、冯梦龙(1574一1646年)鉴定。它们的明刻本现藏于日本内阁文库。钟氏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将许多远古”神话“巧妙地融合于历史事件中,将“野史“传闻与正史记载有机结合,再现了夏商代的史迹。

今天,为了国人寻根溯源、光宗耀祖,将本书的精华疏理摘要简述:把大禹的”神性“展现出来,以彰显其伟大的另一个含义。我们已经习惯于无神论的思维方式,故而,往往对神性与奇迹心存疑惑或冠以迷信与糟粕贬义。其实,上古的华夏宝典诸如《山海经》、《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等,都充满着”神圣的光芒“!

《山海经》描绘的怪异生命之一

只是对当今物欲横流的人们来说,尤如天书。宇宙的能量对地球而论,时空转换表现在”螺旋式“的态势或正弦波与负弦波的脉动。夏禹之前的上万年时空处于正弦波阶段,即一切生命与物质存在都在道与德之中,甚至,空气的含氧量比今天高三分之一,植被远比今日巴西的亚玛逊河流域更丰富。珍禽异兽遍处飞奔!人兽共舞,和谐相处,内心喜悦。人俱异能,无以言语、无须言语、无须文字,心心相印。故孔子有言:上古的人类社会本是与天道(界)常相往复,但因人心的离道日远与自然生态的破坏而中断!随之,上古至今的千万年以来,无数的物种以几何级数的速度而消亡!凭心而论,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进行反思精神的颓废及灵性的玄妙之处是大有必要的。

昊天上帝遣大神辅佐姜子牙碾压十二金仙

所以,翻阅前人的宝典会给今人以启迪。“姑妄听之,姑妄信之“,会受益良多矣。

言归正传:“夏禹商汤,真乃神帝也,千古奇传。有禹帝治天下,收水怪,夏代传十七世,四百五十八载。“有诗云:

治水功高继世贤,

九州鼎铸怪神平。

后王兴发谁长计,

明德巍巍万古传。

禹膺帝舜命治“滔天洪水“。天降众神人助禹。故不怕山灵水怪,深渊可彻,幽洞可开,鬼幻可 役,神异可识。行尽山川,识尽妖精。禹明德至致,而抗洪治水一一天授命,神助之:举例来说,明代的《夏商合传》中说”禹王夜梦赤绣纹身男子,自称道“我是玄夷苍水使者。我有简书,内备具导水之法。君欲得简书乎?“禹王道:“愿闻教。”,得《简书》后,与伯益辨之,尽疏水法也。由此可知,禹治洪水得神助矣!故称夏禹为”神禹“或“大禹“。九州大地称为神州大地。(下图为禹之塑像)

大禹治水圣像

禹治水径昆仑玉山,投缘西王母。西王母籍此机会迎觞于禹。西王母神仙乃九气之所生,生得形如人而豹尾,口生虎齿而善啸乐。主导天灾瘟疫之事,刑战乱残杀之气。禹至,西王母使群神迎禹,盛宴于瑶池上。禹献上厚礼,王母拜收之,並回赠玉石二车予禹。王母陪伴禹同游于正西玄圃之堂,昆仑之宫……游毕,禹曰:”寸阴须惜也。”

昆仑山主西王母与群神图

神禹 自别西王母后,至天山遇”混沌之帝“。有史云:“神帝江生得体黄而精光,赤若火,生六足四翼,浑沌而无面目,好歌舞。“(如插图所示)古人云:古有中央之帝,混沌如鯈,忽为之凿七窍而混沌死。帝江歌曰:

混沌之中无我人,

因分我人入凡尘。

众人不识本来面,

蹲复歌兮歌复蹲。

禹闻歌曰:“此歌喚醒世人语也。“

解:混沌原貌,即创世之前的”无极“之态。它没有二元性状,没有”人我或我人”的分别,即万物同体,大道为一。创造伊始,方阴阳太极出而生万物。混沌开七窍,便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心的”七情六欲“。故此,灵魂丟失自我,从灵界堕落,蹲在凡间一世复一世地”歌“或“哭“,沦于感官享乐与生老病死的轮回之中。禹说,混沌之歌是在喚醒世人:回归灵性的天国!

《山海经》混沌之帝江原貌图示

禹众经历九年(也有十三年一说)的治水疏浚工程,大功告成,乃祀于泰山。自舜崩后,禹受禅,从天下臣民之心而立,国号”有夏“,铸九鼎,並自贬帝而称王。禹王乃华夏之始祖矣。禹为天子,凤凰来仪,神龟负河洛图出,见灵文,礼尚忠,牲用玄。复巡九州,东巡崩于会稽(今绍兴)葬于稽山。禹王在位二十又七年,当时天雨金三日而为其哀!

金凤凰来仪,圣君治天下

漫话夏禹之二:伟哉,大禹利在千秋的神功!

大禹的千秋伟业,早在当时及商周以降的历代史书都有颂扬:

《诗经》曰“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尚书》言“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左传》云”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史记》中说”大禹平活水土,功齐天地。“。尤其是《尚书》在”大禹谟“篇中记述了禹的施政理念:”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大禹治水”开九洲,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治山有“荆山、常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並以老河口黑水河禹家寨为中心划分天下九州。

大禹分华夏大地为九州

功毕,大禹在江州涂山:今安徽蚌埠西郊涂山南麓的淮河东岸(龙山文化遗址)大会各方国部落首领,建立“部落联盟“为华夏立国打下基础,拥禹为王。(今山上有禹王宫在)故《史记》说”夏之兴也以涂山。”

涂山《部落联盟》创立,建禹王宫

禹王为华夏始祖。按断代工程确定夏代,自公元前2070年一公元前1600年,传十四代共471年。它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的过渡期,有古《越绝书》风胡子称为“玉兵时代“,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玉兵时代“的玉矛实物!

长期以来,中外的疑古派认为,夏禹与有夏国未曾存世过?如今这种怀疑是贻笑大方了。因为在十五年前出现了一件非寻常之宝:西周早期的遂公盨!这使夏商周三代断代工程倍受鼓舞。(见实物图片)

保利博物馆收藏的《遂公盨》青铜器

它是三千多年前对大禹治水有详实的记述,且予以高度的肯定与歌颂。其器九十八字铭文一连串歌曰了六个“德“字:“降民监德“、”厥沫唯德“、”民好明德“、”益于懿德“、“民唯用兹德“、“心好德“。

《大学》开篇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由此可见,禹王的明德至善是继承往圣风范的楷模,是为万世开太平的首善。

从中,使今人认识到:古往今来史学界评论,尤其是受十八世纪西方自由民主”宪章“精神的影响,产生了这种点题,误判东方文明肇始,禹王改”禅让制“为”世袭制“的初衷,因为实践证明“禅让“好,“世袭“也罢,这种顺势而为的形式变迁並无可究。只要是以德施政,利在养民都是好的制度。而对所谓的公天下与家天下之争,要看看夏代的禹、启王是否“天下为公“?否则,何以为神禹焉。以德治政的夏朝,就古今而论均是无可非议的,夏禹之伟业千秋常新。伟哉,神禹!

《遂公盨》铭文及今译

漫话夏禹之三:大禹与三苗族的友情。

舜伐三苗的历史是个大问题。因为唐虞、夏禹朝代,离今颇远。即使在汉代之前考据,也是个仆朔迷离的难题。我们今天用反省的眼光,可以有不同的异议。

“三苗“的生成,只是因为尧帝当初违背部落联盟的“民主议事制“的缘故。《夏商合传》有段话说“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说他不合以天下让舜。尧帝窜杀之。有苗之民半叛入南海,即成三苗国。“这里明白的告之了真相!以下几点也是可以说明”伐三苗“之无理由:

其一,上古的圣贤尧、舜、禹,以道家先辈老庄所谓,是道德皆备的圣王。不会轻举妄动于行战杀伐。彼时人们对生存状态是自然满足的;对生存广阔的地域有很大的开垦空间,无须掠夺领土。

华夏、东夷、三苗的陆海领域示意图

而且,在上古时期,地广人稀,人是宝贵的资源,可谓“生殖是第一生产力“。而战争对争战双方都是得不偿失的举措。

其二,在舜帝时面对滔天洪水的天灾,也无心无力无理去伐“三苗“。应该会识时务,顺天意。

上古社会生殖是第一生产力

况且,早在尧帝时,华夏与东夷是联盟了的部落大集团。其居住地与南面的三苗集团相毗邻,而东夷的蚩尤曾为九黎部落的酋长,也是“三苗“的先辈,更无须交恶。而应该和平相处。故《韩非子-五蠹》中说“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其三,在《夏商合传》中耐人寻味地有段记述:禹王伯益一行人到其上(三苗之地),听见那里的音语服饰好似我中华人说话。禹让手下的朱虎去问当地的一位老者,此老者见朱虎说道“你好似我故乡人。“朱虎对老者说”今帝舜摄位,景星出,庆云兴,凤凰来翔,四夷宾服,天下太平。你众人是自外王化也。“,”尧帝为天下,生民常道洪水漂没。今命大圣禹王治水,自南山至此。“老者大悦,自告奋勇去报首领。不半晌,那三苗国主差众前来迎接禹王。禹王对伯益曰”此名海外之国,实吾民也。“

随后,禹王及随众至三苗宫室,见其不改中华制度。三苗主出宫相见。礼毕,命设宴款待其各军校。于是尽欢而散。次日,禹等别三苗主而行。

汉代砖刻:古代宫室宴宾图

以上的和谐交往、和平相处,才符合上古社会的景象。流传的所谓“尧舜伐三苗“之史述,是出于春秋战国时代,战乱数百年的心理投影:以为上古社会也应是互相争斗,连年战争的社会。

四,长江流域:东方文明的摇蓝

“三苗“是华夏大家庭的组成部份,是东夷的主角,也是良渚文化的参与者与受益者。位居南方,被禹王称其“海外“。

洪水泛滥成灾时,”三苗“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他们家园的大迁徙也是因为逃避洪灾,到千里之外的云贵高原定居。

上古滔天洪水泛滥华夏大地

至今,他们(包括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上古母系社会的状况、民风习俗及祭祀制度,因为他们原本与华夏民族是同根同俗的。西南各少数民族,也不是像大汉民族过去认为的“荒蛮“、“落后“的,而是继承了上古华夏质朴善良,智慧勇猛的基因,也是今天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反思,並应当学习、光大、继承华夏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

当代苗族年轻母亲的风采

漫话夏禹之四:禹王东巡,凭吊良渚先人;偕伯益远赴海外,成就《山海经》。

禹的诞生及发祥地亦有史传与考证:“东夷“是矣!”百越“是矣!上古所谓”东夷“与商周之后所谓”百越“皆大致是同一地区。已发掘的龙山文化遗址遍及皖、鲁、浙等地。东夷之称久矣,属夏代文化的一支;二里头遗址则又是夏代文化的另一支。而二里头文化是作为“出身百越族群部落联盟的领袖大禹北上中原“的结果。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证实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这就是表明“东夷“存世久远,从世界范围看,凡是在大江流域之畔都可能成为人类的发祥地。尤如,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尼罗河的苏美尔文明与埃及文明,印度河的印度文明。故此,华夏文明诞生于长江流域的东夷或百越堪当一一东方文明的摇篮!

大禹会盟各方国首领于涂山立国”有夏“,势力范围颇广。禹王东巡时,离开良渚文明消亡仅有一、二百年左右。夏代约立国于公元前2070年一一公元前1600年左右。而良渚文明约消亡于公元前2200年。

良渚文明的祭祀文化与玉器规制,对后来的夏商周三代均产生深远的影响与传承。虽然,良渚地区曾经淹没于滔天洪荒之中,洪水虽未完全退尽,但作为当年治水的禹王率众东巡凭吊先祖,是必定之举。同时,也是筹划远航海外考察,完善对《山海经》寰宇的描述以留传后世!

良渚文化的祭玉神徽

大禹 东巡良渚文化的发源地是今人应该知道的一一它是今日之“禹航“。《寰宇记》称”杭因禹而得名,且谓山顶有石穴,相传是禹维舟处。“;晋代司马彪著《郡国志》载:”禹航者夏禹东去舍舟登陆,因以为名。“后人将禹航简称余杭是数典忘祖之为。从光复传统文化来说,恢复余杭为”禹航“之称谓十分必要,且裨益后代。

从以上史料中,透露出的信息:山顶石穴系维禹之舟,说明当时的洪水尚未退尽;又,夏禹东去舍舟登陆,其登陆地不详?按照对《山海经》的深入演绎,大禹曾登陆过美洲。

千古流传至今的《山海经》新版本

一个世纪前,美国学者亨利-莫茨(墨兹)博士,她研究了《山海经》。依照经上记述的山脉与河流走向,山与山间的距离考察确证:美国中部与西部的落基山、内华达山、喀斯喀达山、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与《东山经》记载的四条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动植物、山与山的距离完全吻合!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学者袁先禄先生在芝加哥采访了她(其时博士已八十多岁)。袁先生以此访著作了《墨淡情浓》一书,贾兰坡 先生届时也为墨兹博士的《淡淡的墨痕》(中译名《几近褪色的记录》作序。

美国探险家学者著《淡淡的墨痕》中译本

司马迁说:“至禹本记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清代毕沅考证《山海经》”作于禹益,述于周秦,行于汉,明于晋。“故而,大禹伯益一行人,曾经东巡是首先凭吊了良渚先人,再从”禹航“启航远赴海外及美洲大陆,薨后归葬于稽山(绍兴)的。大禹无疑是《山海经》首要的见证者和叙述者。在《夏商合传》里说到大禹许多类似《山海经》里神奇怪异的物种,开先河地描述,真可算得上是一部《前山海经》:它根本无法详述。只能举例用白话来说一一南禺山产凤凰鹓雏。山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个石穴生得古怪,当春之时,到处大雨滂沱不止,但这石穴却能将水吞去,外面连半滴水都不留。到夏天又汪汪流出,到冬天这石穴就闭上了,可是往南注入大海;又,自天禺山到南禺山范围有十四座山,连绵6530里,有山神龙身人面,它接受白狗作祭祀;又,禹王手下名叫危危的,在疏属之山时,杀了叫窫窳的人,其灵魂进入水中,化为一物,状如龙首而食人;又,禹王自南荒至海外,有火山上一种叫作不尽木,木中昼夜有火,火烧不尽,遇大风大雨终不见灭,且在木中有个老鼠,达千斤重,毛长二丈多,细如丝。在火中毛色为赤,离开火毛为白色,禹王说”用它的毛纺布用污染后,只要火烧下又复洁净,外国称火浣布“;又,南山东南其国人结匈。在其东是羽民国,其国人长头,身上有翼能飞,是卵生的仙人。……种种怪异与《山海经》如出一辙!

据说,《山海经》是由帝舜派皋陶之子伯益协助禹治理洪水的同时,博闻強记的伯益也协助禹作《山海经》。然后,有清代毕沅称《山海经》“作于禹益“之说!

《山海经》“明于晋“,也是个实在的记述。晋代以来的道家把《山海经》收入《道藏》里详述世界的地理,其视野开阔,庄子称北极为“北冥“。大禹到过世界各地,他是怎么去的呢?据道家讲,他是骑在龙背上去世界各地的;又说,他在黄河上游的壶口山治”龙门”凿吕梁之石为砥柱,开三个门疏导洪水时,仅仅画一道符咒,天上便下来一个神灵,按照禹的指示,手一边搭华山,双足蹲住黄河对岸一推,龙门就打开了。故而,鲁迅认为《山海经》是“巫觋、方士之书。“……所以,如此这般,大禹仅用九年便在神州大地完成治水工程!

古人云:“杭因禹而得名“,因为良渚文化遗址(它将于2019年申遗成功)即在今杭州市的余杭地区。禹虽在尧帝戊戌五十八年六月六日,诞生于今四川龙安府而泉县石纽村禹穴。但却兴于东夷,终归于此禹航稽山(古时杭绍不分),可谓天经地义之合也。今日的杭州,曾经称为钱塘、杭县、武林、余杭、临安,总之,禹航是今日杭州的发祥地,今日的杭州沐恩泽于夏禹也。

杭州夏日西湖曲院风荷美景:玉带桥

(2017年G20国际峰会的焰火文艺晚会的背景之一。作者曾有幸朝夕相伴,近在尺咫地面对此景居住多年。)

忆江南-江南忆词一首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一一上述《漫话四篇》

作于杭州临安寓中

2018-7-11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