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寿民作品赏析:人称边芦雁,曾列“扬州八怪”之一

边寿民(1684—1752年),原名维祺,字寿民,后以字行,更字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等,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出身贫寒,终生不仕。工诗词书画,善画花鸟、蔬果和山水,尤以画泼墨芦雁而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因常往来于扬州,曾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芦雁图》扇页,清,边寿民绘,纸本,设色,纵17.4cm,横52.5cm

扇页有自题:“于陵于陆羽缤纷,岂逐菰蒲野鹜群。昨日秋风看矫翮,一行冲破碧天云。并题为翼翁研长兄清品。苇间居士边寿民。”钤“寿民”白文印、“颐公”朱文印。

此图是作者送给友人的画作。图绘两只大雁在芦塘边,欲行又止的情景。边寿民为了画好雁,曾“结茅苇际”,与雁为伍,每日细致观察雁的行、卧、翔各种姿态,故其笔下的大雁,符合解剖学,具有造型生动写实的特点。此图不打图稿,直接以墨或色加以绘制,显示了一定的艺术水准。

《芦雁图》轴,清,边寿民绘,纸本,设色,纵103 .7cm,横48.2cm

图绘沙渚芦苇,水草点点,两只芦雁一俯一仰,悠然闲憩其间。全图运笔自由舒放,芦苇枯笔墨色写成,苍劲爽利;芦花秃笔点染,蓬松自然;芦雁形体,则以泼墨法挥写,仅在喙间及足部略施赭黄,既丰富了色彩的变化,又与芦雁主体所用的浓淡有致的墨色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这种大写意的泼墨芦雁,是边寿民独特的创造。

自题:“淮阴边寿民”。钤“颐公”(白文方印),“寿民”(白文方印)。

鉴藏印:“曾来顾氏家藏过越亭”(朱文圆印)。

《芦雁图》轴,清雍正十年(1732年),边寿民绘,纸本,设色,纵128.5cm,横48.5cm

自题:“壬子立冬后二日边寿民写于白沙旅馆。”钤印“颐公”、“寿民”。

“壬子”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作者时年48岁。

鉴藏印3方:“文心审定”、“功甫珍赏”、“蒙泉书屋收藏金石书画之章”。

此图生动地描绘了秋雁温情互唤的小景。全幅为纵式构图,作者巧妙地在近景处绘一株高大的芦苇,以其纵向的造型加强了上下两只秋雁间的联系,成为有机地连贯画面物象的一条主线。芦、雁以泼墨写意绘成,准确而生动的笔墨显现出作者较强的写生能力。

《晴沙集影图》轴,清,边寿民绘,纸本,设色,纵166.3cm,横93.6cm

此图是边寿民画芦雁的代表作。图上仅绘芦苇丛边二雁,悠闲宁静,姿态生动自然。用笔洗练娴熟,墨色深浅把握自如,反映了画家长期与雁朝夕相对,观察入微,从而达到了“自与心会,画与神契”的意境。

本幅自题:“晴沙集影,淮海边寿民。”钤“颐公”白文印、“寿民”白文印。

清 边寿民 芦苇天鹅图 117.6×30.6厘米 弗利尔美术馆藏

边寿民 芦雁

边寿民 苹洲息雁图

边寿民 芦雁图 横幅

边寿民 秋芦飞雁

边寿民 苇雁

边寿民 雍正壬子(1732年)作 寒汀芦雁 立轴

清 边寿民 芦雁图

清 边寿民 花卉 芦雁图边寿民作品·其他

边寿民 墨荷 边寿民 官上加官

边寿民 墨荷

边寿民 香菌花蛤图

边寿民 牡丹图页册 28×41.1厘米 四川博物馆藏

边寿民 歪瓶依菊图 95.8×50.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边寿民 杂画图册页 25.1×32.1厘米

边寿民 杂画十开册页

边寿民 物具杂册

边寿民 花卉动物合册 册页(十二开)

边寿民 乾隆丁卯(1747年)作 写生册 册页 (十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