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用“代笔”董诰小楷《跋范仲淹道服赞》

董诰(1740-1818年),字西京,号蔗林、柘林,浙江富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大学士。工古文诗词,书法、山水画禀承家学,与其父董邦达有“大、小董”之称。

乾隆五十八年(1793)冬,正当《石渠宝笈》续编行将成书之际,年过八旬的弘曆(1711-1799)在《快雪时晴帖》册中题写道:“予八十有三,不用眼镜。今岁诗字多,艰于细书,命董诰代写,亦佳话也!御识”。

由此,是年54岁的董诰(1740-1818)被乾隆帝钦点为“代写”人。随后的3年间,他在《快雪时晴帖》册中先后3次代写御制诗,其中包括癸丑(1793)冬至月、甲寅(1794)腊月、乙卯(1795)孟冬月各一首,署款依次为:“御制雪六韵,乾隆癸丑冬至月,臣董诰敬书”、“御制雪一律,乾隆甲寅腊月,臣董诰敬书”、“御制雪一律,乾隆乙卯孟冬月,臣董诰敬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