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和死敌匈奴,起源和壮大五,汉武帝发兵几十万伏击匈奴

经过文帝,景帝的多年恢复,汉朝已经富庶起来。人口和军备也不断完善,后续掌握政权的刘彻决心勇斗这些来自北方的狼,还我天朝气象,扬我华夏军威。特别是刘彻读过冒顿单于写给吕后的猥琐书信时,更坚定剿灭匈奴的信念。汉武帝继位之初,匈奴犯边的局面依然在继续。汉武帝也执行过和亲策略,他并非彻底反对。但是他的忍耐度是匈奴必须至于汉朝以下,不得平起平坐。以汉武帝的雄心壮志,岂能与北方野兽并肩称王?而且还是在奉献大批金银财宝,美女粮食的条件下。

君王已有强硬态度,下面的大臣自然也群情激愤,这个说,不灭匈奴,颜面无存。那个说,天子龙威,必将势如破竹。就数行令王恢闹腾的欢,好像匈奴不足畏惧,略施小计,就能一鼓而擒。也有老成持重的韩安国等人持不同意见,见自己已经成为少数,就不再多说。当时的匈奴确实兵锋正盛,四面出击,劫掠边境。今天抢走一千人口,明天烧毁几座村庄。根本没把汉朝新继位的小皇帝放在眼里。用后代影视《亮剑》中大彪的话说:现在是鬼子进攻,我们防御的时候。所以有人听说汉武帝打算改变和亲,直接下死手,不免面露难色,窃窃私语。可是铁皇帝刘彻哪听你这个,汉家耻辱已久,北营兵粮已足。誓将攘匈吞掳,复仇就在今朝!于是在朝堂和大臣们定下马邑设伏之计,由向来负责外部事务的大行令王恢率领汉朝大部分精锐和李息,公孙贺,李广众将披甲出征,三十万兵马陆续启程。

计划内容是由一位马邑的富商诈称投降,引诱匈奴军团来抢劫富庶的马邑城池,从而引导飘忽不定的匈奴骑兵聚在一起,方便汉朝一锅炖了。可以看出,这个计划是可行的,如果成功,可以极大的打击匈奴的现有作战兵力,转而掌握汉匈战略主动权。保持大军集结隐秘和诈降者高水平的表演是这次计划的关键因素。马邑豪杰聂壹甘冒奇险,只身入匈奴王庭,面见狼王,引诱军臣单于上钩。

不得不说聂壹真是条汉子,在龙潭虎穴中面不改色(撒谎不脸红,说的就是这样的)凭着一张伶俐口,两行白玉牙,说的军臣单于怦然心动。单于心中大大点赞,好久没有抢掠南方的中原了。再不动手这手艺都生疏了。这门祖传下来的光荣使命,不能到我这里断了根,也绝对不能忘本。自己生产的哪有抢来的方便?部落里的女人哪有南方的野花香?后世的铁木真可能也受到这种传统的影响,曾说过,男人最大的快乐,就是消灭对手的军队,攻破敌方的城池,奴隶敌国百姓,享受敌酋的娇妻美妾。这才是大丈夫做的。啧啧,强盗竟然有自己自认为无比正确的道理,这不好办,弱者向谁说理去??其实小编觉得弱肉强食,古今一理。羊有羊的理由,狼有狼的……狼哪有理由,根本不需要理由。所以,两强对决,唯有剩者才有权利呼吸明天新鲜的空气。输家连在哪里埋葬自己尸体的权利都没有。这,就是乱世!

汉武帝二年,王恢所领兵马已经进入山西境内。公孙贺,李广各率一部作为左右两翼绞杀部队,迎面击敌。王恢,李息各领二万前往代郡,包抄匈奴恶狼后路。万事俱备,只差狼来。与此同时,军臣单于领军十万,向马邑开进。似乎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然而事与愿违,军臣单于在行进的路上,不断四处探查情报。越是唾手可得的猎物,恶狼越是心疑。汉朝三十万兵马开进,就不免走漏风声。就在刚进入伏击范围不久后,军臣单于在汉朝边境俘虏的口中获得到真实情报:前方高能预警!这个聂壹就是千年后的王二小!马邑周围的草丛里趴着的都是准备放大招的盖伦啊!军臣单于大吃一惊,再找聂壹,踪迹皆无。不但匈奴方面找不到他,连铁皇帝也没了他的消息,不然,以两家的暴力,估计去哪一方都没好果子吃。军臣单于下令火速撤军。

匈奴人放了鸽子,在围观几十万汉军目瞪口呆中扬长而去。王恢得到情报后也愣了,打也难受,不打好像也不合适。在王恢犹豫不决的瞬间,匈奴群狼如潮水般逃远。

天大的伏击行动,结果闹了个发发发的乌龙。伏是伏了,击却没击出去。hanwu折腾一通,除了将山西的地表捂热几度之外,狼毛也没捞到一根。等到汉武帝得到消息时大骂王恢时,军臣单于已经回到驻地,说不定烤全羊都吃上了。

武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王恢被处死,谁求情也没用。带这么多人去打架,连手都没动就回来了,说出去没面子。你王恢哪怕抢劫一下匈奴的后勤老弱残兵,给我带回来一条烤羊腿也行啊。没把你腰斩,让你练习惨字已经是便宜你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