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为官,深得皇帝器重,去世之后配享太庙的唯一汉人张廷玉

我们知道,在清朝做官,是很看重臣子的出身的。一般朝廷中比较高的职位都是由满族人担任,很少有汉人做到高官。但是却有这样一位汉族的臣子,他历经三位皇帝的统治,一直官居高位,还是死后唯一一位享有配享太庙这样极高荣誉的汉族人。这个人就是张廷玉。张廷玉的父亲也是朝廷中的重臣。他本人28岁踏入官场,先后担任过许多比较重要的官职。雍正上台之后,他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用。在皇帝拟写圣旨的时候,他总是随侍在皇上身边,皇帝说一句,他便写一句。

不仅记录速度非常快,并且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因此,皇帝非常的信任他。后来,朝廷成立了军机处,主要负责军事方面的事务,同时做一些文字上的工作。在今天来讲,类似于秘书处的角色。张廷玉便去这里任职。他制定、完善了管理制度,大大提升了办事的效率,在军机处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时,他还兼任许多官职,可以说是深得皇帝的重用,同时也造成了他平日十分的繁忙。据说,光是下属每天来找他请示事情及批阅文件的就有一百多人,白天上班的时间根本无法处理完这些事情。

于是他便在回家途中坐轿子的时候继续办公,回到家中之后也仍然一直处理公务到深夜。皇帝也常常召见他,有时一天还召见好几次。张廷玉和雍正的关系也特别好,两个人不仅是君臣,还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一次他生病休养,几天没有上朝,皇帝便对大臣们说:这几天朕一直觉得胳膊疼痛,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大臣们非常不解,皇帝便说:张廷玉是朕的左膀右臂,他病了,不就相当于朕的胳膊疼痛了吗?皇帝还给予他极高的荣耀。他回乡时,不仅让兵丁护送,还让地方官专门迎接。

在皇帝去世前几年,就写好了遗诏,秘密告知他存放的处所。在皇帝驾崩之前一直没有公布下一任接班人的人选,在他去世之后,张廷玉和另一位重臣才找到总管,声明皇帝曾有密旨,藏在某某处,用黄纸包裹密封。总管按照他们的说法,果然将其找到。将这等大事都交托给张廷玉,可见他在皇帝的心目中的分量有多么的重要了。虽然他是这样的位高权重,但是一直非常小心谨慎,洁身自好,凡是贵重的礼物一律不收,更是从不行贿受贿。皇帝见他生活清苦,便赐给他大笔的银两,他也没有接受。

可以说,他在官场几乎没遇到什么波折,这和他的性格也不无关系。雍正在去世之前,为了表示对他的器重,特别指出,他可以以汉族的身份配享太庙。后来,乾隆皇帝继位,对他就没有之前那样看重了。虽然面子上还过得去,但是他明显地感觉到,皇帝对他们这种前朝老臣存有很高的戒心,并且逐渐打压。乾隆还经常开玩笑说他只不过是个抄圣旨的笔杆子。他感觉到,如果再在朝廷中待下去的话,危机感将会越来越深,说不定哪一天就要受到皇上的发落。于是他决定告老还乡,远离朝野。可是折子递上去,皇帝却没有批准。

有人说是皇帝认为他知道的事情太多,一旦放回便容易导致祸患。两年之后,皇帝特赦他可以不参与早朝,也卸去了他的职位,他以为皇帝默许了他的回乡请求,便再次上折。皇帝这次终于同意了。可是他还不放心,让皇帝立字据保证自己死后能有资格入太庙。皇帝十分不高兴,但还是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算是保证。第二天,他让儿子代替自己去谢恩,没想到惹得皇上大怒。说到:就算他病得走不动路了,爬也要爬来谢恩!本来皇帝说的是气话,没想到被张廷玉的一个学生听见了,悄悄告诉了他,吓得他赶紧亲自前去。

这下皇帝更加恼怒,认为一定是有人暗地里给他通风报信,不然就是在自己身边安插了眼线。于是当场将他怒斥一通,免去了他的伯爵之位。这样一来,他又没回成。就这样又过了一年,张廷玉再次提出请求,并请皇上免去太庙权利。皇帝认为他是在威胁自己,于是再次大怒,果然废除了他的这项权利。不久,他受到一桩案件株连,连皇帝之前赐给他的各种物品都收回了。五年之后的春天,这位老臣病逝。虽然之前和皇帝闹得很不愉快,但是皇帝最终还是允许了他回乡,并且配享太庙,终于还是有了一个比较完满的结局。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感兴趣请关注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