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风饮露,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行吟诗人

自初唐四杰王杨卢骆的改革时弊,一扫六朝宫体诗的绮丽柔靡,再至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潇洒自处,特立独行的青莲居士,元白的深厚友谊恐怕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算是江河日下的晚唐也有落魄王孙李贺所说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豪迈壮志,但说到一位鲜为人知的诗人陈陶,恐怕多数人也是一脸茫然,其人来去无踪迹,挺有李太白的风格,可惜并没有李白那样可以供他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老爸了。吟一句“可怜河边无定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对诗歌略有兴趣的人也应该知道有这首诗的存在。

陈陶此人,行踪不定,漂游四方,生卒年难以考证,有学者推测陈陶出生以及在成长那一段时间唐王朝早已内忧外患,吐蕃回鹘等游牧异族屡次攻打边关,在安史之乱后,各地军阀拥兵自重,渐渐形成尾大不掉的势态,视朝廷如无物,唐肃宗在宁夏即位后,宦官气焰愈发嚣张,甚至干预皇帝废立,肆意杀害,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等皆为宦官拥立,外廷之间又有李之争,朝政乌烟瘴气,文宗武宗都想遏制宦官,文宗事发后被监视居住,武宗到是起到一些成效,但无奈盛年暴毙,大唐每况愈下,而陈陶就在这段时间来长安游学。

能到长安游学,在唐一代,非常普遍,很多参与科举的学子们大多都要提前几年来到长安,一来是学习,二来是要借此机会结交权贵,希望能够得到举荐,同时在长安还可以相交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大家也可以相互切磋一些诗文。陈陶在长安游学的几年时间,也交结了一些人,在他的诗作中有很多赠答诗,说明了这一点,而且陈陶还有两门选修课学的很好,一个就是善天文会观星,占星术在古代那也是很高大上的学科,不是一般人能胜任得了,尹喜子就是因为会占星,最终才逼老子那老头写出了道德经。陈陶也会观星,一到了晚上,大伙接着酒兴,陈陶都会指给小伙伴们看什么事天蝎座,什么是白羊座,那个和那个和,那个和那个不和。除了观星,他的另一个长处就是懂修道之术,他后来隐居在江西的时候,曾说自己祖上几代都是懂得修道之人,得到成仙的也有,还留下了一些关于修道的秘笈,陈陶后来就是靠这些自娱。

在长安游学这段时间,陈陶对自己还是充满信心的,他曾说:莫道羔裘无壮节,古来成事尽书生。可经过好多次的科举后,他每次都是名落孙山,那些豪情也渐渐消失殆尽,最终按捺不住,发起了牢骚,开始埋怨朝廷的不公,说道: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陈陶的埋怨不是没有道理,晚唐时期,政府都不像个样子,哪里还有那么多的功夫去关心天下学子的理想,在长安几年下来,钱也花完了,最终也没捞下一官半职,陈陶干脆去和亲友们一一道别,到天下去游历去了。

陈陶先选择了北上,到了北方边境的无定河,见到了那些节度使之乱导致战争的残酷,才写下了著名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然后又一路南下,在福建闽东待了很长时间又往西走,最终选择了江西洪州,即今天的南昌附近新建县的西山里隐居起来。

陈陶隐居在西山,清净自然而居,可在深山里终日以辟谷之术度日。这些行为难免也有炒作之嫌,给自己做广告,期待有朝一日还能够进入仕途。古人向来对隐士都是很敬仰的,陈陶在西山隐居的事情传到了时任镇南节度使严撰的耳朵里,这个严司令也好文,就进山拜访陈陶,一来二去居然成了好友,严司令作为一方军政大员,给陈陶搞几个生活费不成问题,也有将陈陶请出深山作为幕僚的打算,陈陶却婉拒了。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看看无定河边那些战死将士们的白骨,已经成了妻子梦中思念的人。无定河在陕北,自古都属于中原和塞外民族对峙的边关,从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不由让人黯然神伤,潸然泪下,道出了战争带给人们无情的伤害,无定河边的累累白骨,姓名无人知晓,只有远方的良人,在梦里才依稀看到朦胧忠魂,听见断续乡音。

陈陶一生,虽也沉浮跌宕,但其总体较为平淡,他生活的这段时间,是大唐王朝即将灭亡的前奏,虽说有大中中兴,但是也阻挡不了一个王朝的没落,陈陶此人,性情淡薄,这估计也和他的家庭有关,也曾一度对科举充满希望,但时势弄人,也就是他的放弃,才成就了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