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君子不器”——伍剑的文与书

经常在一些场合用到“君子不器”四字,理解这四个字并不太难。《论语·为政》中说,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以其深邃而简洁的语言,传达出儒家思想对君子成长、发展与胸怀的旨归,读来让人思接千载,受益无穷。

所谓君子不器,是说君子不会拘泥于形式教条,而是心怀天下,不应该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所谓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易经·系辞》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意思是,道是无形的,器是有形的。器即器物,所有有形的物质都是器,不单指器皿;而道,是所有器物所存在、运动、发展的总规律,是无形的。但是,道器不离,无形的规律的道,恰好就存在于有形的器物之中。“君子不器”是说,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手艺就满足,而应当“志于道”,从世界的万象纷呈去悟到一般人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只有悟道,特别是修到天道与本心合而为一,才有信仰,才有驾驭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才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所以一旦明道,则可以持经达变,抱一应万,待人接物,事事可为!

君子不器虽然是延续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影响并塑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道德君子,但从跨过时空来到现代,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君子不器看成长成材:不能只求专长,偏废其他。“不器”的思想引申到成长成材过程中,说明人的成长成材不能只追求成为某一专业的人,作用专长只限于某一个方面,或成为受到约定成俗的某种条件所局限的人。专业人才固然重要,但为学修身,需要涉猎天地上下,古今中外,也需要对知识贯通融会,通过拓宽知识视野,增加体验,创新思维,实现修为境界的步步提升。为学要通会,为政要通才。为政的道理,要“允文允武”,不可偏废,更不能局限于一个方面。孔子有为学为政的自信,在于他从来没有把自己限制在只有某方面的专长,才达到了“君子不器”的境地。其实,当代应该重视人才素质教育,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和提升复合型人才,也是对君子不器的传承与发展。于书法一途,更是如此。眼光视野不能局限在某一帖,某一家,而应该长时间从多方面培养自己的书法实践能力,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塑造有艺术价值的语言风格。

从君子不器看观念转变:不能墨守成规,停滞不前。不器的“不”字,不光是解释为否定词的不是、不要、不会等,引申还有不甘愿、不停留、不气馁、不懈怠等等之意。用君子不器的思想来理解,时代意义便在于此。当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内外环境瞬息万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节奏迅速。要做到“君子不器”,只有不断学习,突破成规,大胆创新,才能不断进步。如果墨守成规,没有创新思维,不会改变自己,仍然机械套用教条主义的老办法老思维,将不可能解决新问题,为社会所淘汰。书画艺术所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说明笔墨符号需要创新,不能拘泥于形式教条,而应该入古出新,因为顺应时代才能体现艺术的时代价值。“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说明书法要继承古代经典,但又不能完全脱离时代,应在沿袭中有创新,在继承中有发展。从发展意义的角度理解君子不器,就是不停留于眼前的既得成绩,不懈追求生命价值的高度,不断拓宽眼光视野的广度,不断积淀文化内涵的厚度。

从君子不器看学习方法:不能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忽视现实的不器,将无助于个人能力和人格修养的提升。孔子年轻的时候家中贫困,虽然他自己声称自己也是士人出身,但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鲁国权臣季孙氏在家中飨士,孔子前往结果被季孙氏的家臣讽刺:“季氏飨士,非敢飨子。”让孔子受了很大侮辱。孔子为了养家糊口,担任过管仓库、管放牧的小官吏,还经常帮人主持葬礼。这些经历让他的人生阅历很丰富,后来有人称赞他多才多艺,他自己说:“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说明孔子虽然为圣贤,但非常接地气,一切注重实际,从日常生活中修炼自己,达到境界的提升。

当代虽然不能以君子的要求和标准衡量身处现代的人,但可以用君子不器的方法修炼自身。这个方法首先是联系实际,而不能忽略现实。如书法提高水平,也必须先从临摹解决基本笔法,再解决点画结构,继而解决整体章法,行间气息,再临创结合解决书写运用和独立创作能力。其次是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君子不器要求从最小的、最平常的、最具体的事情做起,学会一门,拓展一门,循序渐进,一步步提高,一步步积累,不能贪大求全。其三是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用结合的学习,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古人总结的笔墨方法和原理,必须在笔墨实践当中去反复验证,通过验证又提炼形成自己的语言和观点,这样才有助于自己对笔墨理解与运用水平的提高。

从君子不器看行为主体:不能忽视自我,放弃主观。君子不器在于自我的提升,对于事业学业,对于书法艺术,不能故步自封,要有自我否定的意识和勇气。孔子称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不断学习,到老年仍是“学而不厌”,通过主观能动的努力,每隔十年他的人生境界都提高一个层次。所以,提升境界总是要通过自我的主观努力,完成一个角色向另一个角色的转变。不同人生经历对成长都有好处,每段经历实际上是自我发展的财富,从幼年、青年、中年、壮年到老年,不同阶段应该把握不同阶段修为的侧重点。著名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把人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个境界,大多数人在功利境界,少数大师在道德境界,无为之人(如老子)属于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如果坚守个人信念,以君子不器的思想行君子之道,履君子之行,入不器之境,将会如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实现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境界的逐步提升。

—✚—

版权说明

源于网络的图文、视频仅作公益分享;

本平台不作真实性查证;

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文中内容为作者立场,

并非代表本平台观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