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另类脸谱:三位旧部倒戈,压垮袁世凯的最后一根稻草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一百九十九):树倒猢狲散。

在袁世凯看来,洪宪帝制似乎只是一个插曲,即使身败名裂,他也应该体面的退出,最好的状态莫过于退休而不退位,然而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或者说是痴心妄想。他没有想到,一直老实本分的冯国璋,此时竟然开始在南北双方两头周旋,目的也很明确,这一招或许就是从当年偷学来的。怨声载道之际,袁世凯的倒台只是时间问题,接下来是北洋系与西南军阀之间的较量,北洋群雄中段祺瑞虽然资历与威望略胜一筹,但是缺少至关重要的一项筹码,那就是嫡系部队,而坐拥三省地盘,镇守东南要地的冯国璋,要人有人,要枪有枪,显然认为自己就是北洋的第二任掌门。出于这一趋势,冯国璋发起会议,遍邀群雄集会,打算仿照辛亥年间的故事,按照这个桥段,接下来就是南北议和,担任临时大总统,完成名义上的大一统。

但是,这些都是幻想,冯国璋不是当年的袁世凯,洪宪朝也不是当时的晚清。会议是开起来了,但是仅关于“祸首”一项就不能定夺,更别说什么临时机构挂牌营业了。但是北洋的地盘陕西是实打实地宣布倒戈,毕竟陕西督军陆建章的儿子被陈树藩绑了,即使这样陆老爷子仍然是选择自己下台而非倒戈,但是始作俑者陈树藩可以说是段祺瑞的心腹,公然割据陕西倒戈,在北洋军阀中自然有着特殊的意味。冯国璋暗中投机仅过去一个多月,陈宧也撑不住了,宣布带着四川脱离北洋。陈宧的反水很容易理解,北洋军援军陷入观望状态,地方川军基本上指挥不动,带过来的三个旅,两个旅长吵着让他撂挑子,即使在袁世凯宣布撤销帝制之后,各路风声仍然传言要用当年对待四川总督赵尔丰的方式来对付他。

其后,陈宧感觉自身难保,苦守无援的情况下竟然选择向蔡锷借兵。为了拉拢陈宧,只有十三个营人马的蔡锷,划出十营给他撑腰壮胆。有了底气,陈宧开始和中枢叫板,开始跟风通电让袁世凯下台。一开始电报的措辞还算客气,后来在各方的逼迫下一封言辞激烈的电报直接拍发给袁世凯,电文内容不多,但是“绝”字出现三次之多,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老子要自谋生路,四川与北洋断绝关系。袁世凯接到电报后气血上涌,两眼一抹黑,当场昏厥过去,在转悠醒来后,整日不曾有言语一句,毕竟他在陈宧身上倾注了太多,也怀着太多的寄望。

最终,坐镇湖南的汤芗铭又来补刀,这个在洪宪帝制中凭借溜须拍马荣获八位侯爵之首的墙头草,再次倒戈投向护国军阵营。与冯国璋的暗中小动作不同,当陈树藩率先发难,陈宧紧随其后倒戈,再加上汤芗铭的补刀,袁世凯恍惚间变成了一个碎碎念的小老头,在“人心大变”的念念自语中一病不起,这三位旧部的倒戈,成了压垮袁世凯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三人姓氏的合称为“二陈汤”,也确实成了一剂猛药,虽说根治了袁世凯的幻想症,也演绎着君臣反目的世态炎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