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义灭亲”里,为了什么大义,谁灭了谁的亲?

经常可以在小说里看到这样的情结“谁谁大义灭亲处死了谁”,“谁谁威胁子女,你要敢做什么事情,就别怪我大义灭亲”。其实大义灭亲这个故事出自左传,故事得从春秋时期的卫国说起

卫国公子州吁伙同其同党石厚杀死其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但是百姓们并不拥戴他。同党石厚的父亲石碏是卫国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当上国君的州吁就派手下石厚去请教他的父亲,“怎么样才能获得国人的拥戴呢”。石碏告诉儿子石厚:“诸侯即位,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才能名正言顺的当上国君。”石厚问:“州吁是杀死哥哥才上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认可,怎么办?”石碏答道“陈桓公受周天子宠信,如果求见陈桓公,请他帮忙向周天子求情,就能办到。”——石厚就和公子州吁准备了一份厚厚的礼物,准备去陈国拜访陈桓公。

石碏送儿子出门以后,立刻写了一封信,让人快马送给陈桓公,信中是这样写的:“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卫国是一个小国,我也年纪很大了,没有办法,这两个人就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请求你们帮我处理掉。

州吁伙同石厚,带着厚重的礼物来到陈国求见陈桓公,刚进陈国都城,就被陈国军队控制住,陈桓公抓住二人后,通知卫国派人来处置这两个人。

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派去的人认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石碏在这次事件中立了大功,应该从宽处理石厚。石碏却派了家臣獳羊肩前去,在陈国替自己杀了儿子石厚。

左传里对石碏这一行为评价是这样的:“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石碏是一个纯粹正直的臣子,厌恶州吁和石厚,大义灭亲,大概就是这样做的吧。

这个就是成语大义灭亲的出处,左传是儒家经典典籍十三经之一,儒家所说君臣大义,或称“君君臣臣”,是学说中最重要的部分,为了君臣大义,即使是自己儿子侵犯了君王,也要被灭掉(处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