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花翎为何物?乾隆至清末仅赏赐7人,乾隆时期就占了三个!

在清宫剧中顶戴花翎一词并不陌生,但是三眼花翎就不容易听见了,更不容易看见了。

首先讲一下什么是花翎,花翎其实就是孔雀翎。众所周知,清朝是东北渔猎民族建立的政权,清朝入关之后,虽然沿用了一些中原王朝的规矩。但是在官服上,与之前的王朝差别很大。清朝官员的帽子上必须有孔雀翎,一个圈的孔雀翎是单眼花翎,两个圈的就是双眼花翎,三个圈的孔雀翎自然就是三眼花翎。在电视剧中,似乎所有的官员都有花翎。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在真实的历史中,只有中高级官员才能佩戴单眼花翎。

至于那些低级官员,根本没有花翎,只能佩戴蓝翎。花翎是一个官员地位的象征,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大的功劳,根本不可能得到双眼花翎。至于三眼花翎,则更加困难。

花翎如此高贵,故此在清朝特别被人重视、向往。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降清后被赐籍汉军镶黄旗,平台后力辞靖海侯而恳求照前此在内大臣之列赐戴花翎,康熙特旨许之;后乾隆帝下明诏,不但上述亲贵大臣可以戴用,如有显赫军功者也可以戴用。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这在当时是千古犹荣的恩宠。

这七个人中乾隆朝的就占了三个,他们分别是傅恒、福康安以及和琳。傅恒是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姐姐是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也就是说傅恒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但是傅恒被赐三眼花翎并不是因为他外戚的身份,而是因为实实在在的战功。乾隆十三年,傅恒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降伏土司莎罗本父子;乾隆十九年攻伊犁,平息准噶尔叛乱;乾隆三十三年,督师云南,攻缅甸,屡败缅军;乾隆三十四年,傅恒率军突袭缅甸,初战告捷,乾隆下旨赐傅恒三眼花翎。不过傅恒以未克敌巢为由辞领,希望克敌制胜之后再受,不过之后不就傅恒因病逝世,年五十岁,乾隆皇帝亲临奠酒,谥文忠。

福康安是傅恒的第三子,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傅恒去世后,福康安逐渐崭露头角,在平定大小金川的战役中屡立战功,28岁受封太子太保,33时又因战功被封武英殿大学士,乾隆六十年,福康安破格被封为贝子,他也成为宗室之外第一个活着被封为如此显爵之人,在这一年他还被赐三眼花翎。乾隆朝除了傅恒父子之外被赐三眼花翎的是和琳,和珅的弟弟,和琳最值得称道的功绩,是他在抗击廓尔喀斗争中以及其后担任驻藏大臣期间,对西藏改革作出的贡献,也是因军功被赐三眼花翎,不过在得到三眼花翎两个月后和琳便去世了。

其中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5人都是满族人,并且个个是战功赫赫。仅有的两个汉族人是李鸿章和徐桐。

徐桐能享有“三眼花翎”,主要是慈禧对他的赏识与信任。最后一位获得三眼花翎的是李鸿章,他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曾主持洋务运动,又兴建淮军,在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慈禧太后视他为“再造玄黄之人”。

傅恒、李鸿章此等肱股之臣为何死后谥号为何只是"文忠"而不是“文正”呢?欢迎留言评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