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请吃饭你去吗?蒋介石的这顿饭看南大“三老”是怎么做的

身为高校教师,被校长约吃饭,你去还是不去?你一定会回答:当然去啦,这是何等的荣耀啊!但是要是说这个校长是蒋介石呢?这个1943年发生在南京大学的故事,在75年之后被搬到了话剧舞台,蒋介石究竟是礼贤下士,还是摆了一场鸿门宴呢?

话剧《蒋公的面子》就向你详细讲述这样一个关于赴宴的故事。1943年,蒋介石时任南京大学的校长。这位军人出身,在学术上没有任何造诣的校长自然是不被师生们信服。甚至是在毕业典礼上,不少学生让别人代领毕业证书,为的就是不想让校长为自己拨穗。

于是为改变自己的窘迫处境,蒋介石设下酒宴邀请南京大学中文系“三老”教授参加。究竟给不给蒋公这个面子呢?知识分子面对政治强权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 “蒋公面子”重要,还是“文人面子”更有价值呢?在这部话剧中你会找到答案。

这部话剧本是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吕效平留给学生的命题作业,但是却成为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的献礼作,成为连演35场,创造了校园戏剧演出奇迹的现象级作品,成为校园剧中首次实现全国巡演,甚至还在美国演出的话剧,这部话剧究竟有什么魅力呢?

就像是前一阵大火的电影《无问西东》一样,这部生长于校园的作品也在歌颂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同样是教育世人要做真实的自己,审阅真实的内心。话剧《蒋公的面子》尤其饱含着南大的情怀,借助着这份知识分子的情怀,这部话剧也会像更加《无问西东》一样大火特火。

本是一个教师留给学生的命题作业,但是却在社会上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这真是中国高校的给我们的惊喜。而这部话剧的编剧,也就是那位大三女学生温方伊,就像是年轻时的曹禺一样,在大学校园里就创作了《雷雨》这样的是史诗级的作品。我们不希望希望温方伊温方伊成为第二个曹禺,只希望她能做自己,甚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