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守军10天内连失两道防线,一场主动撤退演变成大溃退

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

1937年11月8日,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鉴于日本第10军主力渡过黄浦江,占领松江城,淞沪守军腹背受敌,有被日军分割包围的危险,遂决定各集团军“先期向平嘉吴福线既设阵地转移,以节约并保持战力,拒止敌人,待后续兵团到达,再以广德为中心,于钱塘江左岸方面转移攻势”。(张秉均:《中国现代历次重要战役之研究——抗日战役述评》,第138页。)当晚21时,顾祝同命令右翼军“除以一部占领独山、虎啸桥、太平桥、新埭、枫泾之既设阵地外,主力转进于珠家阁沿青浦东侧冬水桥、章堰镇、仇江至吴淞江之线占领阵地”;左翼军“速以一部于仇江、黄渡镇沿吴淞江北岸至姚家渡之线占领阵地。”(《顾祝同致蒋介石密电》(1937年11月8日),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然而,因“退却命令之下达太迟,各部队非仅无余裕之准备,竟有未接退却命令而随邻部队之撤退而撤者,且对于退却之道路未予明示,各部均拥挤于公路,秩序至为混乱”,(《第三战区淞沪会战经过概要》(1937年12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加之日军飞机的轰炸、扫射与追击部队的攻击,各路守军难以在青浦、白鹤港、安亭、嘉定、浏河一线形成坚固的防线。顾祝同遂于10日命令左翼军一部在青阳港至周墅、支塘、白茆口一线占领阵地,掩护主力撤至甪直、正仪、巴城、唐市、古里、梅李、福山一线占据吴福线之阵地,并在唯亭、外跨塘至常熟城一线构筑第二线阵地,摆下了死守吴福国防工事的阵势。12日,左翼军各部队到达指定位置。

国军防守图

在日军方面,第10军于11日派第6师团以及国崎支队向昆山方面追击,配合上海派遣军的正面攻势;以第18、第114师团向嘉兴、平望之线突进。同时,上海派遣军加快了长江方面的登陆作战,重藤支队(约3个联队)和由华北调来的第16师团乘舰艇60余艘在白茆口至浒浦镇一带江面巡弋。13日,重藤支队和第16师团先后在白茆口附近登陆,并迅速击溃了刘培绪第40师的阻击。以一部向支塘镇攻击,主力向常熟、福山之线挺进。在京沪铁路方面,日军主力正向昆山逼近。为此,第3战区于13日下令放弃昆支线阵地,撤至平嘉吴福主阵地固守。17日,日军向福山、谢家桥、常熟、莫城猛攻,第176、第44师伤亡较重。18日,虞山阵地失陷。19日,日军攻占常熟、莫城、苏州,第15、第21集团军于同日夜向锡澄线退去。日军大本营曾将华中方面军的攻势限制在苏州、嘉兴一线以东地区,但华中方面军司令官却无意将攻势停顿下来,于19日命令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分别进行攻占无锡、湖州(吴兴)的准备,并于20日下达了进攻命令。(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2分册,第107页。)

电影《南京!南京!》中的一幕

为了迟滞日军进攻速度,蒋介石下令无论如何必须死守锡澄阵地。鉴于吴福国防线失守的教训,他于20日电令顾祝同等指派军队“预为发掘”锡澄线国防工事,并“派人看守,预先配置及工事图发给师以上司令部使用,并令地方政府预置柴水食盐等物”。(《蒋介石致顾祝同等电》(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次日,他又致电第7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以及陈诚、薛岳、张发奎、罗卓英、廖磊等高级指挥官,令其“无论如何困难,必须确保现有阵地,及适时予敌以打击”。(《蒋介石致刘湘等电》(1937年11月21日),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然而,当日军于23日向锡澄线发起进攻时,各部队仍是兵败如山倒,溃败之势终无法挽回。左翼军除一部沿铁路退往常州外,主力向浙、皖、赣边退却。无锡、常州、江阴先后失陷。在右翼军方面,蒋介石由徐州调来周祖晃第7军(欠第171师),命其守备宜兴、长兴、吴兴。徐启明第170师到达长、吴后,南浔已为日军占领,遂同程树芳第172师一道推进至昇山、吴兴。同时。刘湘指挥的第23集团军(辖第144、第145、第146、第147、第148师)5个师集结在广德、泗安、安吉一线,以为第7军后援。20日,日军第6、第18、第114师团以及国崎支队向广德方向推进,24日攻占昇山、吴兴,由于川军增援不力,第7军损失惨重,旅长夏国璋阵亡。日军穷追不舍,25日又占长兴,第7、第48军向临安、孝丰一线退却。同时,川军沿泗安、广德逐次抵抗,第145师师长饶国华牺牲,第144师师长郭勋祺负伤。30日,广德失陷,日军向宜兴、溧阳攻击前进。

长谷川部队在南京中华门外准备总攻击

至此,第3战区主力向郎溪、宣城及镇江、南京退去,日军除一部向宣城、芜湖西侵外,主力由郎溪转向南京。纵观苏嘉锡国防线战事,中国守军在10天之内,连失多年经营的两道国防线,使日军得以迅速扑向首都南京,对南京保卫战造成了不利影响。究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高级指挥官部署不力,仓促撤退,丧失了战场转换的有利时机,结果使主动撤退演变成溃退,严重影响了各级官兵的战斗意志。

张宪文等:《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二卷,全民族奋战: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沦陷(1937年7月—1938年10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