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用走向礼仪象征,西汉长安城的漫漫进阶之旅

从实用走向礼仪象征,西汉长安城的漫漫进阶之旅

西汉长安城的修建也是从实用性的宫殿开始,逐步增修改建,所谓“世增饰以崇丽”。西汉长安城的发展,类似秦朝咸阳,也是从实用走向礼仪象征,或者说,其城市建设的第一步是巩固皇权,第二步是礼仪天下。

西汉长安城的始建,只是从长乐、未央两座宫殿开始,谈不上城市结构。皇权的概念仅仅体现在未央宫自身的壮丽,还不是在城市的整体形态。城市整体(包括宫殿和各类居住区)是存在的,但在空间结构上主要是自然发展,没有被规划或赋予什么具有高尚意义的准则。

长乐宫四号建筑遗址

长乐、未央两座宫殿形成职能核心区,两宫之间所夹南北通道,在实际活动中具有中心意味。北面增修的宫殿自然会从方位关系上被命名为“北宫”。长乐、未央、北宫三大宫殿群,确定了刘邦长安的核心地带,其间还有具备防范功能的武库。武库的修建,完全是实际功能的需要,没有意识形态意义。宫殿北面与渭河所夹地区,是大面积的居民区、市场区以及其他功能区。上述就是刘邦修建长乐宫以后十年间的城市形态。

刘邦时期的长安城

公元前192年(即惠帝三年),开始在长安周围加筑城墙,这项工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这道城墙的修筑完全出于实用,在惠帝的时代,恐未及施行意识形态计划。不过,城墙的出现毕竟确定了一道界线,可能有一些功能区受到影响,需要重新安置调整,例如:惠帝六年(前189年),“起长安西市,修敖仓”。新起的西市被整齐地规划在长安城墙之内,在城墙范围之内,宫殿北面直到北城墙的区域,应为居民区。

惠帝时期的长安城

在初期的长安城,城市生活重心在北部,并注重与渭河北岸的关系。据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以及《三辅旧事》等文献中的说法,初期的长安城之所以重视与渭北的关系,是受秦朝旧咸阳城格局的影响。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对于渭水河道运输的实用考虑,是“取其便也”。未央宫虽然坐北朝南,这是宫室制度(以及北方人居的合理性)的要求,但实用起来,却是北部繁忙,所以要建北阙;南部萧条,没有建阙的必要。宫殿的门阙,要面对活动人群才有意义。

长安城的实际生活是朝北的,是朝向渭河谷地的,而南部是内区,是后方。另外,匈奴的威胁也是来自北方,所以长安周边的军事防守也只是守东、西、北三面,没有南面。不过,在后来的发展中,一些重要的礼制建筑在长安城的南部出现,就意识形态意义来说,南部逐渐重于北部。

广东人民出版社委托宣传

( 唐晓峰:《当代学人精品:唐晓峰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 谢敏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