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苏二战有约在先,苏联让日本放心打美国,日本则不帮德国

作为二战的主力国家,苏联早在1945年5月9日就打完了柏林战役,结束了欧洲战场。作为在亚洲有巨大版图的国家,按理说应该第一时间转身打击还在负隅顽抗的亚洲法西斯日本。

但是苏联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犹豫和徘徊了数月之久,直到1945年8月8日才向日本的驻莫斯科大使发出通知,苏联根据雅尔塔会议精神,忠于同盟国义务,宣布从次日起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用词酌句之中晃眼一看还有万般无奈的感觉,着重强调这是因为自己有同盟国义务的原因,才向日本宣战的。至于为何苏联的对日本宣战会姗姗来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莫过于一纸《苏日中立条约》。

1940年夏天德国横扫了包括法国在内的绝大多数西欧国家,欧洲主要在亚洲的利益群团在亡国之痛中,瞬间失去靠山。于是乎日本认为这是它夺取整个南亚的好机会,因而迅速且积极的策划南进计划。

而该计划有个必要条件,那就是稳住北面的苏联,使日本可能抽调足够的兵力南下东南亚,甚至是整个太平洋地区,所以在1940年7月日本开始向苏联进行试探性的谈判。

但由于日本得知德国已经准备向苏联下手,日本国内的北进派跳了出来,他们认为应该趁机集中军队拿下苏联的远东地区,跟德国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日苏的谈判至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太大的进展。

而在反复研究德国闪击法国的手段之后,日本高层很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在国力上,并没有达到能够完全跟德国媲美的程度,假如苏联被日德瓜分,那处于弱势一方的日本必定成为下一个目标、

所以日本在1941年3月暂缓了北进计划,并派遣了时任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前往莫斯科诚意交谈,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接待了他。

出于德苏边境的战火气味越来越浓考虑,此时的斯大林是很欢迎日本跟自己和谈的,毕竟只要这样他手中主力就不用分成两拨了,可以全力应付德国人带来的挑战。

4月12日经过反复的磋商,日本、苏联基本敲定了和平的“苏日中立条约”,4月24日条约在日本国内通过,25日苏联也正式批准生效。

根据条约的内容,日苏双方将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对方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以及日苏任意一方与一个或多个第三方势力有敌对冲突,条约的另一方将在整个冲突期间保持中立。

至此日本、苏联基本结束了在东北亚地区的强势对峙状态。以条约上的原则为准的话,苏联可以全身心的应付德国人,相对的苏联的中立对于日本来说可谓荣幸至极,预示着日本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太平洋单挑地区霸权美国。

而后的结果就不言多语了,苏联因为日本没有夹击,提高了战胜德国的希望,且最终赢得了最后的战争。

配图来源网络,版权人若觉不妥,联系我们!立马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