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郊外有个客家古镇,号称西部客家第一镇

如果你想了解富有魅力而且神秘的客家文化,未必一定要去客家重镇广东、福建,去四川也一样可以感受到。

四川有客家人吗?不但有,人数还不少,有200万。给你推荐一个古镇,位于四川省会成都东郊的洛带镇。洛带镇隶属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就是从成都市中心的骡马市一直往东走,五环边上,就是洛带古镇。

洛带镇总共有5万人口,90%以上都是来自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地的客家人。大家都知道,客家文化的生命力非常强,走到哪,客家人就把客家文化带到哪。

洛带的历史很悠久,早在三国蜀汉时就建镇。为什么叫洛带镇呢?这和一个历史传说有关。而这个传说的主人公,就是枭雄刘备的宝贝儿子,做了42年蜀汉皇帝的刘阿斗。

传说身为太子的阿斗平时没事干,就带着一帮无聊的太监在成都到处闲逛,拔人一颗萝卜,揪人一头蒜。当时洛带镇还称为甑子场,阿斗听说这里有一口八角井,井里盘踞着一条东海大鲤鱼,就带着太监蹿了过来。

阿斗让太监们跳进井里去摸鱼,太监们摸了一个遍,连根鱼毛也没捞到。阿斗正发愁时,突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稳坐钓鱼台,一根鱼线就把东海大鲤鱼钓了上来。阿斗对老头说:我是太子,有的是钱,你出个价,把鱼卖给我。

老头高低不卖,阿斗凶相毕露,给太监下令:动手!太监们很快就把鲤鱼抢到手,阿斗抱着大鲤鱼笑得合不拢嘴。但意外却突然发生,鲤鱼在阿斗怀里拼命挣扎,最终连鱼带阿斗都掉进了井里。太监们又赶紧下井去捞,虽然把落汤鸡似的阿斗捞了出来,可大鲤鱼却趁乱从井眼里溜回东海去了。

阿斗上了井口,一摸身上,金腰带却落到了井里。从此,大家就把甑子场改称落带镇。因“落”字不好听,再加大家念顺了嘴,就成了洛带镇。历史不断演进,当年太子阿斗落带的甑子场,早已成为客家人在西部的重镇。洛带镇有一个非常震撼的称号——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

走在洛带镇,绝对能让你在恍惚间,感觉自己正在穿越历史。无论是建筑、饮食、语言,一代代客家人都严格遵从祖训,客家文化完整地继承了下来。比如语言,洛带镇的客家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但在客家人内部,基本上都说客家话。

洛带镇有个广东会馆,这是很多客家人的心灵归宿。在会馆上有一副对联,下联说的非常清楚,“华简俱成桑梓地,乡音无改,新增天府冠裳。”乡音无改,客家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坚持自己的初始,这是不忘本。在洛带镇,每个省的客家人都有自己的“省级”会馆,古色古香。而广东会馆是其中规模较大的。

广东会馆兴建于清朝乾隆时期,占地面积就有3310平方米,气势恢宏。客家人很团结,广东会馆所有的筹建费用,由广东客家人均摊合资。其他“省级”会馆的情况也基本差不多,各省的客家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非常强烈,所以各个会馆也基本上按家乡建筑的图样建造的。

洛带镇的格局布置很有特色,号称“一街七巷子”,也就是一条老街,外加槐树巷、北巷子、凤仪巷、江西会馆巷、马槽堰巷、柴市巷、糠市巷,挤的满满当当。你从外边看上去,就是普通街巷。但进来之后,才发现这样的布局其实还有军事防御的功能。如有外敌来攻,洛带镇会立刻关闭一街七巷的所有大门,镇子立刻就成了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

历经风雨沧桑,但洛带镇的明清古建筑群保持的非常完好,如果有影视剧组要拍明清民国客家题材的剧,洛带镇是再合适不过的取景地,一切客家因素,这里都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