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悯农》的诗人和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么样了?我们都被骗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那么写这首诗的诗人李绅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呢?

据史书记载,李绅在为官之后生活奢靡,大肆挥霍,一餐就得花费几百甚至上千贯的钱财。他还喜欢吃鸡舌头,每餐一盘,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完全没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节约和简朴的意识,跟他写的诗完全背道而驰。与李绅同一时代的韩愈、贾岛、刘禹锡、李贺等人,无不对其嗤之以鼻。

如果只是生活奢侈,倒无可指摘,但他发迹后爱耍权威、无情无义就是人品低劣了。《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作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得知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来相见?”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把他绑起来,打了20杖。

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时,吓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声。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李绅的族叔反过来做了他的孙子,李绅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由于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绅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这事不必报来。”

还有凿壁偷光的匡衡,这个成语典故经常用来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在逆境中才能更好的成长。可是大家知道做上了官之后的匡衡结局如何吗?

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

但是为官后的匡衡在仕途上也颇为不顺,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去世,匡衡被封为丞相、安乐侯。任职期间,匡衡非常努力,是元帝得力帮手。但元帝后期朝政比较混乱,宦官石显趁机结党营私,扰乱朝纲。匡衡在成帝继位后弹劾石显,石显及其党羽被扫清。

按说这时候的匡衡应该走向仕途巅峰了,但是元帝封他为安乐侯,本来封地只有三十一万亩,但是版图出错有了四万多亩,但是匡衡没有上报。后来被人检举揭发,被贬为庶民,没几年几病死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