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吕夷简,少年英才巧妙运筹,三任宰相政绩卓著

吕夷简安徽凤台人,祖籍莱州,北宋著名政治家。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及第,滨州知州等职,多次任宰相,政绩卓著。在真宗驾崩、仁宗年少、巧妙运筹,成为灵魂人物,有力地维护了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推动了社会发展。少年英才,一门三相伯荐侄吕夷简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吕龟祥为寿州知州,伯父吕蒙正为宋太宗、真宗朝宰相,父亲吕蒙亨为光禄寺丞、大理寺丞,吕夷简在仁宗朝三任宰相,其子吕公著后来成为哲宗朝宰相。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曾三任宰相在政治舞台上忙碌了一生的吕蒙正因病告老辞归,在洛阳故里颐养天年。

宋真宗两次到吕蒙正家中看望他,见吕蒙正皓首苍颜,颤颤巍巍,不由动了恻隐之心,想从他的儿子中遴选一个出类拔萃者委以重任,吕蒙正有7个儿子,都在真宗朝担任不同的官职,而且德才俱佳,他却舍弃儿子,唯独推荐了侄子吕夷简,足见吕蒙正对吕夷简有多么器重。后来的事实证明,吕蒙正真可谓慧眼独具。吕夷简宦海沉浮几十年,无论奉职朝堂还是为政一方,都胸怀天下,心系百姓,通权练达,兢兢业业,走到哪里都有“廉能”的盛誉。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吕夷简知滨州。

当时黄河以北地区洪水泛滥成灾,吕夷简甫一上任,便动员组织百姓沿河修筑堤防,开渠疏通水道,使滨州这个濒临黄河、渤海,历史上水患频发之地“岁无淹涝”。他还上书朝廷,请求免除河北地区的农器税,大声疾呼:“农器有算,非所以劝力本也”,宋真宗感其为民请命的拳拳之心,不仅豁免了滨州的农器税,而且自此天下所有地区农器税一律免征,“遂诏天下农器皆勿算”。时任宰相的王旦为此事盛赞吕夷简“器识远大”。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七月,吕夷简任提点两浙刑狱,恰逢朝廷在京师大兴土木,营造宫观在南方砍伐大量林木,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不仅劳民伤财,而且督运官员一个个凶神恶煞,畏逼甚急,工徒不堪其苦,有的甚至被夺去了性命。吕夷简再一次上书朝廷,仗义执言:“请缓其役,从之。”

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宋真宗赵恒阅罢奏章大发感慨:“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真宗赵恒对吕蒙正荐举的这个年轻人愈来愈喜欢,也愈来愈赏识,对他刮目相看,寄予厚望,特意要历练他。不久,提升吕夷简为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又转任起居舍人,派他出使契丹,代表朝廷议和划界,返朝后即擢升为知制诰。两川闹饥荒,真宗又委任吕夷简为安抚使,前往巡查赈灾,返回后即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再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真可谓顺风顺水,官运亨通。真宗赵恒还把吕夷简的名字书在屏风上,意将赋予重任。襄助刘后,“动操有术”安天下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赵恒驾崩于延庆殿,太子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赵祯时年12岁,章献明肃皇后刘氏改称太后,临朝称制。刘太后与仁宗赵祯五日一御承明殿,仁宗位左,刘氏居右,正式开始垂帘听政。吕夷简迁任右谏议大夫,不久,又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

刘太后是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后世常将她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她刚愎好强,对国政又不甚明了,朝政诸事却非经她批准不可,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情况不明决心大”。吕夷简一方面要顺时应势,处理国家大事,一方面还要小心翼翼地约束刘太后的任性和放纵。在这种情况下,吕夷简总是秉持公忠报国之心,无私无畏,审慎应对,坚持大事讲原则,寸步不让,小事讲感情,尽可能地照顾刘太后的面子。有时候为一些原则问题与刘太后争得面红耳赤,惹得她七窍生烟,吕夷简每每是绞尽脑汁,变着法迫使她接受自己的正确主张。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