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过誉到什么程度?其实不是吹过头,而是吹歪了

《三国演义》毫无疑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描写自黄巾之乱到西晋一统期间波澜壮阔的历史。书中前期的主角是曹操,后期的主角是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足智多谋、能掐会算、用兵如神。

然而虽然诸葛亮竭尽全力,但却还是没能帮助刘备统一天下,六出祁山无功而返。这也让很多人觉得诸葛亮的能力不过如此,更有人翻了《三国志》之后,觉得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吹过头了,真论算无遗策、能谋善断还是贾诩、郭嘉。

其实,三国演义不是把诸葛亮吹过头了,而是“吹歪了”。中国古代的评书、小说,都是给老百姓和民间的读书人看的,而普通百姓是不理解何为庙堂、何为治军、何为方略。他们只接受京剧和话本里的设定,所以评书和小说也要按照他们的逻辑去写。

在这种逻辑下,就出现了诸葛亮、李靖这等军事家,变成了妖道;张飞、程咬金等猛将,成了花脸猛夫。皇帝都是软耳朵,经常受妃子和奸臣的蛊惑。战争不靠经济筹备、军事动员、战略规划,而要靠单挑和个人的血性,谋略就是埋伏。其实,这次都是民间朴素的价值观。

诸葛亮在历史上是不世出的政治家,而三国演义里仅仅提到了他的《隆中对》,其余对于治理国家的一句没提;历史上诸葛亮善于治军,后来司马懿、西晋都沿用了他的练兵治军之法,三国演义没提,反而给他安排了各种锦囊妙计的戏份。历史上的诸葛亮是现象级的丞相,顶级政治家,精于战略和统兵的军事家,在《三国演义》里,却“多智近妖”。说到底,作者罗贯中是想吹诸葛亮,反而是吹歪了,最后造成了“一粉顶十黑”的结果。

当然,这未必是罗贯中的能力不足写不出来,而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其实都是为了当时的读者服务的。比如很多人就以为所谓的徐州、荆州就是几座城池,并不知道那是汉朝的行政划分。以为打仗就是两军对阵,然后谋士出来说几句,武将单挑,大军对砍。要是真把大将军录尚书事的权力、三公宰相的职责、司隶校尉的意义写出来,老百姓只能觉得是莫名其妙,“这都是什么鬼”?

这些东西,小说里没法细致的描绘,所以罗贯中只能用老百姓能接受的形象进行刻画了。也就出现了《三国演义》里那个“妖道”诸葛亮的形象,会借东风、点七星灯、夜观星象。至于官职、派系、经学、练兵、赋税、律令这些国家军政社会经济的关键大事,罗贯中写出来,老百姓也看不明白,还不如直接写写借东风过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