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 弓箭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千古一役 怀古长平

毫不夸张地说,长平之战是决定秦国统一天下的命运之战。秦国击败了惟一能与之抗衡的赵国,45万精锐被歼灭,让强盛一时赵国大伤元气,从此以后,秦国再无敌手。

经过胡服骑射的赵国骑射部队独步天下,曾经在阏与之战中一举击破秦国的精锐铁甲步兵,骑兵手中的弓箭给秦国人留下噩梦般的记忆。彼时,缔造这一辉煌战果的是赵国大将赵奢。

仅仅在8年之后,赵奢的儿子赵括,同样给世人一个“辉煌”之战。当赵括的重甲被秦人的弓箭射穿,这位被赵王寄予厚望的将军以45万将士的生命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纸上谈兵”的成语。

丹河

相传当年的长平之战,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现有的丹河,当年叫杨谷涧,因白起坑杀赵卒血染河水,后人才更名丹河 摄影/ 赵国忠

凭借座下的战马和手中的弓箭,赵国从一个处处挨打的弱国,跃入可以和秦国抗衡的强国之列。

由春秋进入战国时代,一个分界性标志就是对“战”的态度。春秋时期各国家之间也有战争,虽有凌辱周天子,但底线是不能取代周天子。战国时代却不同,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抛弃了基本的尊卑礼数,撕去了维护周礼的幌子,各国所有的大事只有一个核心:打,打赢!

如何能打赢?变革!为了能在弱肉强食的时代中生存下来,列国除了整军精武,就是变法图强。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赵国分到了一块好地方,包括今天山西、河南、山东、河北部分领地各个都是地肥水美,经济发达。而然,这好地方的周围却是强悍的邻居:北有林胡、楼烦、东胡三支北狄部落,还有大燕虎视眈眈,西有强秦,东有强齐,南有楚国,腹嵌中山。

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彼时,在一群狼虎的包围圈里的赵军,以步兵和车兵为主,赵国的日子不好过。赵屡败于齐、秦、魏等国,损兵折将,不得不忍辱割地,甚至林胡、楼烦也乘此机会,连年向赵发动军事掠夺,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赵国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面对生存问题,赵武灵王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施行“胡服骑射”加强军事变革,二是积极进行军事防御建设,设郡,建城。骑射是骑兵的必备技能,所以弓箭成为了骑兵的首选装备。

弓箭是攻击中远距离敌人的主要武器,另外,弩也是骑兵的装备之一。弩和弓比较起来,弩把蓄力装箭上弦和瞄准射击分为了两个过程,在发射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瞄准,一般来说其准确度和射程优于弓。但是弩使用时,需要一定的装填上弦时间,这使它的射击频率慢于弓。而且弩比弓重的多,携带也不方便。秦骑兵所使用的弩,是经过改进的装填时间较快轻便型的臂张弩,这样才比较适合骑兵战斗,可能在临阵之时,用弩发射一发后,压制敌人,然后冲锋到敌人阵地进行近身战斗。

米山 摄影 郭中海

相传战国时,赵国为抗击秦军,派大将廉颇屯兵长平,在今高平市米山村西北的摩天岭驻重兵。一日廉颇到摩天岭察看阵地。发现山腰有大量黄沙,为迷惑秦军,便令士卒用牛皮和苇席,在山中部修起一座座“粮仓”。又暗令士卒于夜间拉运黄沙,装入仓中。秦兵见赵军粮积如山,不敢轻易来犯,直到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后,秦军来起运粮食时,才发现仓中装的全是黄沙。后人便将此山称为大粮山,把摩天岭改称营防岭。把山脚的一个村叫做米山村。

从高平出土的赵国箭镞来看,那时已经盛用三翼镞和三棱镞,为了提高箭矢的穿透力和飞行速度,往往将铜镞的铤部做得很长,可达30到40厘米。这种长铤使箭矢的重心前移,飞行急速,中物更深入。

手持弓弩,腰挎短箭,远则射之,近则劈刺。机动灵活的骑射队伍,大大提升了赵国的军事实力。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大举进攻中山国,中山国亡。赵国很快成为战国七雄的强国之一,以至于在信都大会诸侯,诸侯都莫不敢来。

有了强悍的骑射部队,赵国腰杆硬了,一个可以和强秦抗衡的强国站立了起来。

撰文:李问

编辑:安文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